滴落先生

滴落先生

发表于 2017-03-04 16:07:25
1170 字 · 1154 阅 · 0 评 · 0 赞

 在身边的朋友当中,有不少己经成为了二胎孩子的父母亲了。所以,更换大房的时候,

总是会下意识都将学区房这个选项置入购房的重要考虑要点当中。是否选择学区房的问题,

恐怕会成为二胎政策放开后,衍生出来的换房新话题。

  

 学区房问题的背后,其实便是国内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的缩影。

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在大多数家长的简化思维下,很容易将好学校成为孩子日后成才的必要条件。

其实,仔细推敲后,好学校最多只是一个充分条件,选择好学校也许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学校只是孩子教育的充分条件。孩子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写上书本上的。

在知识管理当中,知识被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学校是显性知识充盈的地方,而社会则是隐性知识遍布之地。

为什么很多在学校里面成绩的孩子,出到社会反而不如曾经那在学校成绩不好的同学。

道理很简单,大量的隐性知识的学习,并不写上在书上,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在于矛盾两者的掌握。

这就解释了在应试教育中游刃有余的孩子,在社会上无明确分类,没有绝对对错的约束下,无法在过去堆积

的“光荣”历史中挣脱,而陷入了消极当中,不懂变通,才而无法成才。

所以,学校的好坏,并不能完全区分日后孩子的成就,并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虽然学校并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学习过程当中,所形成的校友资源,同侪力量,却是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助推剂。

在竞争剧烈的环境当中成长,会让孩子在以考试成绩非区分度的的社会筛选中,更有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

同学间自发形成的同侪成长氛围,也会让孩自发地培养出更好的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与行为。

好学校之所以有号召力,本质便是利用群体氛围,让孩子在更好的集体中成长。


 分析正反后,我们对于学区房的选择权重又应该如果选择?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经济上的能力,孩子的养育成本之高,己经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为了过份的学区房溢价支出了太多,且不论房子的面积选择会受到限制,

更加会影响到日后孩子人格形成的资源投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通过旅行,见闻,参与社会活动所获得的隐性知识和实践机会,让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孩子人格培养上,

才能更“经济实惠”“花小钱办大事”。

其次,在经济条件能够兼顾的情况下,选最好的学区房,因为这里有家长的认同。

孩子在这里,不一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但至少,可以获得更好的校友资源与集体氛围。

经济实力,还是应该至于学区房之前。如果只为将就学区房的而压缩居住空间与孩子的教育资源,

将一切都寄托与学校软硬件,这是一种带有赌博色彩,缺乏冗余的片面想法。

  

  学区房的买与不买,还是应该根据家庭实际,并尽量满足。

经济性与学区房的选择,是有主次关系的,颠倒了与忽视了,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或许寄望于国家的教育资源调配,未来可以有望缓解。

不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家长们还是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

结合个人实际与需求,做出最好的决策。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