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8
结构:释迦牟尼四圣谛法
释迦牟尼佛的四圣谛是佛法,也是思考工具,也是表达逻辑。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话题(人生、社会)都可以,分为4个部分演绎:1、苦:现状是什么?现象、特征、表现、问题,等;2、集:为什么是这个现状?原因与理由,主观与客观分析;3、灭:目标是什么?不满足于现状,或者希望更好,期望与愿景是怎么样的呢?4、道:怎么实现目标?具体的方法、措施、方案、步骤、对策、要求,等。
工作不如意,要不要辞职?
最近跟好几个朋友闲聊,得知他们工作不到一年都辞职了,有的选择休息一段时间再上路,有的马上找到了新工作,我一直好羡慕这种说辞就辞的朋友,因为辞职在年前就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无意中在同学群中说起这种情况,才发现这并不是小概率事件,原来大部分同学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都产生了换工作的想法,也应证了去年一位学长说的“毕业半年后,纷纷出现辞职高潮”。
开年以来,自己对工作没有过多的期待,机械感较强,有工作来了就去做,没有工作了能发呆就发呆;此外,特别关注招聘资讯,一有好机会就跃跃欲试;再次,对繁杂而不断涌来的工作会有所抱怨等等。种种“想辞职”的想法逐渐积聚,越来越大,压在心头,每每疲惫的回到家里,都想明天就已经恢复了自由身。基于此,自己扪心自问“要不要辞职呢?”
产生“辞职”的想法,主要是由于客观因素所导致。一是工作量太大。部门总共三位成员,两位都是领导,部门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几乎是我一个人承担,原本自我感觉这是对自己的历练,但经过去年半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后,大病一场,身体开始释放出不良的信号。二是机关工作“踢皮球”现象严重。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一旦涉及其他部门,总是会推来推去,一天可以做完的事情一定要拖个三五天,心累。三是工资低、晋升难。工资水平在同等地区不高,只有年终考核达到优等,才能晋升一级,加300-500元不等的工资;至于职位晋升,不知要熬过多少的青春才能实现。另一方面,辞职也源于自身的原因。一个人离家千里来到陌生的城市工作,归属感较低,加之上述客观因素叠加效应,自己想追求一个工资和付出稍微成正比的工作,这样对自己有所交代,对家人也是一种安慰。
虽然生活随性,但是对工作有所期待。一个人干了将近3个人的工作,不是自己没有奉献精神,但是真的身心俱疲,拿到的收入也只能刚好养活自己,根本无法在房价暴增的城市中立足,为此,要么辞职,追求一个工作生态良好、工资收入可以支撑自己生活的工作(按照自己现有的能力、学历和经验,最起码是现有工资的1.5倍左右);要么跟领导谈工资,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收入。自己不是一个贪心的人,而是人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要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一块“面包”。
从高中开始,“选择了,就要风雨兼程”这句话一直伴我左右。虽然自己常常是能忍耐的一个人,但是,现实情况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底线。近期,要跟领导聊一下现在的现状,卸下面子和思想包袱,带着“谈钱不伤感情”的想法,客观评价基于能力、学历和经验的价值,无需溢价,更不能折价。同时,应聘其他工作,为自己的未来早作打算,留后路。此外,要不断充电,通过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学习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理财、写作、演讲等方面的内容,不断地充实自己,为自己的未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