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恰恰天蓝
1
『差不多』似乎是中国人独有的标签,君不见我们的口头禅:『那么认真干嘛,差不多就行了』、『甲和乙哪个好点?差不多吧』、『你想我怎样?没啥呀,差不多就好』……以至于胡适为他立了传——《差不多先生》,张震岳将『它』把歌唱。
歌里的『差不多先生』是对当下生活在社会底层『吊丝』类人群的无力刻画,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则是对当时人们无梦想、无追求、行尸走肉、瞎混日子现象的嘲讽和悲叹,而我们身边的『差不多先生』是神形各具,抑或兼而有之,再有者就是美其名曰『自在生活』了。
鲁迅也曾经指出:中国四万万的民众害着一种毛病。病源就是那个马马虎虎,就是那随它怎么都行的不认真态度。
我倒觉得:事物分两面,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做事做人『差不多』的背后,有马虎不认真、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推诿塞责等的消极因素和导致的恶劣后果,但也透露着人们豁达、乐观的价值取向与工作态度,不宜听音是字一概否定。
2
我根据自身阅历和感悟总结如下,以供你参考。
一、那些需要认真和较真的事项:
1、对待工作,得高标准、严要求,差不多是坚决不行的。工作于我即事业,它不单单是养家糊口的手段,更是自己安身立命的依靠,马虎不得。当然,有人会说了,我的工作并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就是来赚点钱度过难关的,那也不妨碍我告诫你,虽然老板付钱我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时间表面上是一种交易,生意关系,更深层的底层逻辑是,老板付费让我有了机会体验工作,并为我们的错误买单,而积累的东西(经验和教训)却是你自己的。我就对身边对待工作『差不多』的人很是感冒,他们是我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对象。
2、对待自己的学习成长,得扎实,动真格、且发狠,坚决杜绝差不多的自欺欺人。学习和成长来不得半点虚假,学习只分两个层次:即知道、弄明白了、会了等是一个层次,而不知道、不明白、不会是另一个层次,没有中间层次,所谓的有点明白、会一些、知道一点都应归类到『另一个层次』里。学习的过程即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占一个又一个山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版图扩大了,根基牢靠了,自然也就成长了。否则,你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学过的『猴子掰玉米』的故事。
3、对待爱人、孩子和父母,得倾注心血和汗水,不能差不多。爱人、孩子和父母是我们生命中占有极高位置的一类人,是我们的至情至爱,人活着狭隘的意义可能就是为了他们而活着,我们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认真付出,给予他们再大再多都不足够,如果你真这么去做了,我相信你会收获爱意浓浓、真情满满的幸福人生。
二、那些需要差不多和妥协的时刻:
娱乐享受时,差不多就行了。娱乐享受的目的即是放松心情、放宽心态,这个时候就不要较真了。好的他都吃了,我们吃什么嘛;他一首一首的唱歌,都不考虑别人的;哎,这人怎么这样,半天还不来……,出去游玩的时候,千万不能有这种心态,由着大家的性子好了,自己也找自己的乐子即好。
3
很多时候的『差不多』并非你心态自在,更多的是你的拖延、你的懒惰在作怪,再深层次的原因是你对事物和人的本性没理解透彻,不会对症下药,灵活运用。
『差不多』的背后,隐藏着人们决断和选择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