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景观

印象景观

发表于 2017-03-01 10:51:31
1282 字 · 1226 阅 · 0 评 · 0 赞

经常关注新闻、外出旅游或关心城市建设的朋友,稍加留意,会不难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现象:近些年来,各级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工作报告,开发商的开发理念及宣传,各地景区景点的建设打造等等,往往喜欢加上生态这个词汇,比如:什么什么生态公园、生态湿地、生态农庄,什么什么生态度假区、旅游区、开发区,什么什么生态别墅区、住宅小区……等等,喜欢给项目贴上生态的帽子,生态似乎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汇。

那么这些“生态“,是不是真正做到了生态呢?

我从事景观设计及施工行业多年,深有感受。这些戴上生态帽子的开发目标或者项目,确实有一部分真正能对当地环境的保护、修复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项目,实际是把生态当成宣传的口号,时髦的卖点。他们的行为,不是在保护环境而是在远离生态!比如,一些选址在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的景区景点周边或者核心区的高档住宅项目,不是在保护环境,而是在霸占资源,破坏生态。又比如,一些先天不足不具备环境优势的项目,老板们也会不惜重金,挖空心思,通过大搞开山挖湖运动,大肆引进外地非乡土树种,试图打造一个的仿“生态”环境,先天没有,后天也要造。……….这样的例子很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股风?原因复杂而多样,简单概括来说,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利益驱动。主要是当地政府和开发商。政府希望通过项目的引进,带动当地社会发展,促进就业,提升GDP等等,其他的考虑不了那么多;对于开发商来说,很简单,贴上生态的牌子,利于项目的销售,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第二、借势借力易过关。建设美丽中国,国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地方进行生态项目的建设;另外,老百姓也渴望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生活环境。通过借势借力打生态牌,容易通过项目审批关,获得各方支持,项目能顺利上马。

结果呢,看似多方共赢的事情,实则是一种假象,是一种只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已经证明:违背生态规律和牺牲自然环境换来的繁荣,只是暂时的,迟早会换来大自然更加强烈的报复。环境对我们的惩罚已经来临,难道还要一错再错? 甚至殃及子孙后代?

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生态”贴牌风?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个人认为有以下三个重点,第一:政府决策层要真正作为。这一方面,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把地方一把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实行终身追责制。第二、职能部门要严把审批关。一个项目要上马建设,并不容易,要通过包括发改、规划、国土、建设、环保等等部门的层层审批,如果真正把环保当回事,那些戴“生态”帽的项目肯定通不过,建不了。第三、规划设计行业要坚守自身底线。有一句话比较流行,“什么叫规划?谁的官大,谁说的话就是规划!”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为了中标拿到业务,有些设计方不得不低头去迎合业主以及政府部门的偏好和胃口,以至于不知不觉中,规划设计方案便冲当了“伪生态”项目的帮凶。

最后,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当下时髦的“生态”贴牌现象能尽快得到遏制,变“伪生态”为真生态,让我们的生存生活环境真正变得更加美好。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