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恰恰天蓝
10月17日晚间,生平有幸第一次现场感受音乐会,亲眼见到了从年少时就开始仰慕的明星:蒋大为、陈思思、戴玉强等,还见到黑鸭子组合,认为有一个叫王欢的女青年歌手演唱的功底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态势。
原来名人就在身边,王佑贵老师出生成长在CZ,成名发展在深圳,并且我在王老师出生的小县城工作近18年之久,我们算是同乡了。王老师虽年近七十,却精神抖擞,思维敏捷,颇有一番,谈笑间,指点江山的意味,难怪能创造出如此之多恢宏的曲目,我个人就特别喜欢《多情东江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而后者有李谷一和宋祖英两个版本,而我更迷念宋妹子演唱的,她的MTV我看了好几遍,我能理解中国人,特别是乡里人的重情重义,那种来自内心底部历史千古一脉而下的文化传承,从一个穷苦山沟里的孩童立志考上大学回乡当老师来回报家乡父老关爱子孙后代的信念在其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和张扬,每每听并看到此处,心里总是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其实,和现场听音乐会的激动相比,我更抱憾和迷悟于国乐的不振兴,都说音乐是上帝的语言,是直通灵性的,不管哪个国家哪个年代唯有音乐能直抵人心。然而,国乐是什么?他为何不振兴,不仅在音乐会的现场看不到中国传统乐器,即便在偌大一个深圳音乐大听的宣传图中见不到中国音乐的影子,相较国外的大师比比皆是。难道国乐真的不如人?难道国之乐器是低档之物?可能确实,从小提琴、钢琴等比之二胡、竹笛等相比来看,前者学习的成本高,后者相对较低;前者来自贵族的高雅艺术,后者来自乡土的通俗演绎;前者适合合奏,后者更倾向于独享等等。但我至少听过国乐演奏的《二泉映月》、《高山流水》、《梁祝》等,还有中国的古筝、葫芦丝等都能很好演绎出绝美的音乐。
而当低的流行歌曲文化,真是少了直抵人心的东西。
退一步讲,如能像印度的歌舞文化也不错,而中国七八十年创作的以《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小时候的向往,其中的曲艺文化就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只要听到相关的音乐节奏响起,无不会从心底升腾起一种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等杂揉的热爱情素,只是后面影视剧没有跟进(或许电视剧我看得不多),这里是不是有商业文明入侵的影响的迹象?纯价值交换的商业文明虽然创造了空前的物质文明,但每个人的内心却不知所终,无处归息。所以,在某种层度上倔强的认为,纯奉献(纯免费)未必不是一条通往真相的路。因为,那时的音乐震撼到了我,昭示着某种方向。
更要说的,是国人需要找回自己的文化自信,说句大话:如果一切不以人类心灵的升华为最终归宿的行动都会是一条不归路。还好,中国文化底蕴的伟大和强势就在于「兼容并包」,且归就于人心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很期待中国新文化崛起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