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历史时期的每种文明对死亡的看法是不一样,对死亡的感受也不一样。古代埃及历史时期的文明中,死亡意味着慰藉,中国古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也是用死亡让人产生敬畏的一种,也意味着警醒。
每种宗教对死亡的描述也不一样。佛教死后用有六道轮回,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恶鬼道和地狱道。它给出了各种出路,就像吃自助餐,由自己选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这种宗教就是心灵慰藉。而且,佛教讲究的是治病救人给出路,你即使堕入了地狱道也没关系,受上几万亿年的苦,仍会有菩萨到地狱里去救你、超度你。
在基督教里面,死亡后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上天堂,第二下地狱。基督教里面有一个词叫“最终审判日"。到了那一天,基督再临人间,所有人都要到他的审判台前,即使是死去的人也得从棺材里面爬出来接受他的审判。你这个人好,上天堂;你不好,下地狱。这就是终极审判,没有上诉的机会。一旦进了地狱,将会永远受苦,再也没有救赎的机会。所以,基督教作为一种观念,既有慰藉人心灵的一面,也有恐吓人的一面。
人生尽头有死亡等着我们,我们不能太悲观了,积极的想法应该是向死而生。应该把死亡奉为人性向善的底线,亦或是鞭策我们前进的时间轴。既然人人都有死亡,就更应该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去做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最有意义的事。
世上有两种人过的幸福,一种是无知则无畏无惧的人,一种是彻悟则洒脱通透的人。可偏偏大多数人被夹在两者之间终其一生被自寻的烦恼折磨的痛苦不堪。搞不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也不懂什么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一味的追求想象中的幸福,被七情六欲折磨成狰狞贪婪丑陋或痛苦的嘴脸。
人生百年,不过教人在死亡底线内如何舍取。
读书人的意义之一在于找寻自己,在于读懂自己,读懂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将自己的格局放大,体恤他人,做一个善良且通透的人。
向死而生,人才能活的有人性的底线,才能被督促着赶快前进。好好生活,做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不随波逐流,做有意义的事,活出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