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把《三国演义》那么厚的一部书读100遍的人很少,大概只有三个人:一位是巴金,把《古文观止》读了100遍;另一位是茅盾,把《红楼梦》读了100遍;再一位是苏步青,童年放牛时把邻居家一部残缺不全的《三国演义》读了100遍。
那么我们容易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凡是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大器。
国外的大家又是怎么看待读书这件事呢?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对念书与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判断一个学生会不会学习,一是看他有没有达到200小时的朗读积累,二是看他有没有达到2000小时的阅读积累。
200小时的朗读是念书,2000小时的阅读就是读书。
生活就是一本书,重点在积累,没有2000小时的阅读量打底,什么成功学都帮不了你的。
01 请停止无效努力
日本整理达人近藤麻理惠曾说过,找地方把東西收起來,眼睛看不到,乍看之下好像把问题解決了,但當收納空间又被填滿,环境还是會再度混乱,然后必須想办法再次進行收纳,於是陷入「整理、收納」的不断循环中。唯有丟掉用不到、多余的物品,才能真正有機會一勞永逸。
考慮「不做」什麼,比決定「去做」什麼更重要
工作也一樣,某件事情我們正在執行中,发现另一件事好像很有趣也想試試,接著,別人又突然临时插入請求协助,不好意思拒絕,只好幫忙處理,就這樣東忙一點,西做一點,結果到最後沒有一件事情做得好。很多人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于是看了许多成功学,但每天忙忙碌碌,根本无法提高效率。
这是因为我们都忘记了问题的本质:应该做的“多”,还是应该做“对”。
如同收纳物品,如果不下决心实施“断舍离”,有再多的收纳空间也不够用。
做事也是如此,没有聚焦,再多的无效努力也是枉然,只有在一个关键领域上下足功夫,才能有所收获。
看过一个关于“绝招”的说法:把一个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02 别忘了如何仰望星空
众所周知,人类在幼年时期认知能力有限,只有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和体会新的东西。
因此,成年人认为许多“没意思”的重复对孩子来说并不是真正的重复,而是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
每当孩子反复要求父母重复同一个故事时,再有耐心的父母都会忍不住抱怨:“总是重复一个故事多没意思?”
特别是当成年人情绪不佳或精疲力竭时,就很想蒙混过关,想着孩子不认字,就跳过几个情节,对付过去算了。
没想到孩子很快就会发现您漏讲了什么,大叫:讲错了!真是令您哭笑不得。那么,为什么年幼的儿童总喜欢重复呢?
关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家认为至少有几点是肯定的:
第一,这是普遍现象,是幼儿共同的心理特点;
第二,这种重复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为这个年龄的儿童虽然能够觉察和补充故事中遗漏的情节,但自己还不能很好地复述故事,所以,“您讲他想”这样的方式对他来说可是天大的享受。
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只有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和体会新的东西。
因此,我们认为“没意思”的重复对孩子来说并不是真正的重复,而是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
认识到这一点,大家可能都明白了,原来我们一直追求的高效学习方式其实与生俱来,只不过受了那些“速效成功学”的影响,忘记了初心罢了。
学会仰望星空,就是要像孩童时代一样,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准确,把这个领域不断精细深耕,直到发现自己的目标开花结果。
03 找寻初心
譬如说我,停止日更有几个月了,但是我没有停止自己探索的脚步。
我最近在做一件事,就是找自己的初心。在此期间,我不仅停止了日更,也停止了相关的其他事项,我想找到一件真正内心寻找的目标。
之前报过了太多的培训班,学会了速读,学会了拆书,学会了手绘,但究竟哪一样才是自己内心的目标,我在快速超车道上迷失了自己。
突然有一天,为了静心,我开始练习书法,在一笔一划中我突然感到我明白了什么。
我回来了,我还带着自己的初心,不是日更一文,而是每日把一件事说一遍,直到说足一百遍,这样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我不渴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百度”式的诸葛孔明,但我想安安静静地做一个能钻透木板的铁钉。
以前我读书,学的是速读,目标是一天能读好几本,然后发到朋友圈搏人眼球,但几天后自己也忘了书里的内容。
而现在,我也读书,但却是把一本读完一百遍再说,我的目标是做到通晓每一章每一页,如同少林寺的扫地僧一样,简单而深邃。
如果你到现在跟我一样还没有成功,那说明你的读书方法错了,你试试我的一百遍读书法,读完十本,天下无书可读,天下无事不在你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