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高三的时候,就曾经整整一年和低落的情绪做斗争。直到如今,某些时候还是间断会感受到无力感的痛苦。
抑郁似乎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感冒一样常见病,因此引发的自杀也日益增加。
支持我一直能够和抑郁做争斗的,是那些人生中的美好时光。曾经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会很少选择自杀。因为,过去美好的经历会让他相信至少这个世界上有美好存在的可能。
我的信念则来自于我曾经取得过的巅峰状态,这让我坚信,无论情绪多么低落,总有回到那种状态的可能。
在我和抑郁做斗争中,我观察到一些经验:
1、如果我对自己有过高的期待,设定无法完成的任务,更容易抑郁;
2、当外界情况变化导致我无法按照既定计划取得进展时,容易抑郁;
3、当我无法达成自己对自律的要求时,或者自身的习惯被打破时,容易抑郁;
4、当我的身体过于疲劳,无法胜任任务时,容易引起抑郁。
总结一下,我的抑郁基本上来源于一种共性:无法胜任。
而当我状态很好的时候呢?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呢?
1、当我面对极度挑战时,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时,会处于很好状态。
2、当我完全胜任某项任务,而能做到游刃有余时,我的状态也不会太差。
3、当我再忙也会坚持身体锻炼,将身体保持在不错的状态时;
4、当我能够坚持自己的习惯,自律并且高效利用时间时。
如果总结归纳一下,我所有的好状态,都源于一种共性:胜任。
我所说的胜任并不是意味着达成目标,而是对目标有适当的策略。一旦处于这种状态,便会将阴霾一扫而光。
对自己不胜任的判断会导致对失败的担忧,而这种担忧就是产生无力感的根源。而事实上,对于再不利情况都有可能找到适合的策略。
比如当面临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以害怕恐惧,也可以竭尽全力调动全部潜力去争取;又比如当发现自己无法达成某项目标时,可以手足无措,也可以调整方法和节奏,换一种路径去达成;又或者当发现自己拖延某项任务时,既可以沉浸在痛苦之中,也可以选择立即确定优先级,扭转局势。甚至,别忘了,放弃也可以是有效的策略。
因此,认清目标和找到适合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厘清价值观是认清目标的根本。如果一个目标是真正有价值的,那么它就是值得努力的,即便无法胜任也都还会有垫底的策略。那就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去达成;抑郁了就调整情绪再去前进。
拥有一个清晰的价值体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清晰的价值体系很难形成的,尤其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日。一个人最容易的莫过于,在遇到挫折后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放弃原来所相信的价值。
在我看来,至少有两个同时起作用的价值体系:一是行动层面的,弱肉强食实力体系;一是意义层面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
而后一个价值体系必须以第一个价值体系为基础。而第一个价值体系是相对客观的,有标准可以遵循的。弱肉强食的规则,实在是简单又明确。因此,不管一个人追求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让自己变得更强是不会错的。这就我在根本上最相信的东西。
回到负面情绪。当情绪低落时,首先不必责怪自己,而是首先要自我肯定,要信任自己做的已经足够好,并且有能力去扭转。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再不利的情况也能够找到适当的策略,从而从不胜任变为胜任。
其次,是接受自己的脆弱,把他们当作对自己有益的一部分。我要做的是把负面情绪当作一个朋友,就像自己有哪里做得还不够好,一个朋友的善意提醒。
第三、你需要解读情绪背后的含义。情绪是一个朋友。它会从直觉的角度告诉你,情况是变好还是在变糟糕。它并不能提供答案,哪怕感觉在糟糕,也无法提供理智和客观的答案。如果不良情绪是一种善意的惩罚,我们必须明白它究竟惩罚的是什么。
就如同我在上文分析的一样,需要客观的去分析我所处的外在环境、我所应对的方式以及自身的状态产生了这样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帮助我识别,我哪里做得对了,以及我在哪里做错了,而后作出改进。
最后,必须找到自己真正的坚守的价值观。那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底线,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的东西。总有些价值,是即便明知不能胜任,必须失败也必须要坚守的。而一旦找到这些价值,也就找到了应对的策略,那就是跌倒了爬起来,因为那些价值是活着的唯一意义。
胜任是根本,坚定的目标+权变的策略是保障。这就是我从拖延症和无力感中学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