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要记住某些知识点,必须反复多次才能记住,这个反复练习其实就是一个知识固化的过程。
德国哲学家艾宾浩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测量记忆的实验,他创造了2000个非词(避免受旧知识影响),它把这些非词分别写在一张小卡片上,然后打乱顺序,再从中任意抽出7~36张组成长短不一的词汇表,要求自己记住这些词汇表。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测试一下自己,同时根据测试结果绘制遗忘曲线。
通过这个实验,艾宾浩斯总结出两条记忆原则。首先记忆是渐进,重复的越多,记住的内容越多,二者存在着线性关系,他说:“看起来,长期记忆是短期记忆的延续”。其次,长度为6、7个非词的词汇表只需一次就能记住,而更长的就需要反复多次才能记住。(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乔治·A·米勒通过通过研究也发现年轻人的记忆广度大约为7个单位,就是大家熟知的——“神奇的数字:7±2”,又被称为“组块”)
通过绘制遗忘曲线,他发现遗忘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学习1个小时左右,表现记忆量急速下降,形成陡峭的遗忘曲线。此后为第二阶段,记忆一缓慢的速度丢失,持续时间为1个月左右。
图1.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后来德国心理学家Georg Muller和他的同伴首次观察到了信息从短期记忆进入长期记忆的迹象。他们利用艾宾浩斯的技术,分成2组来测试。
A组:要求先记住一张词汇表,学完第一张词汇后,立刻学习另外一张词汇表。
B组:则是在学完第一张词汇表,复习2个小时后,再学习第二张词汇表。
24小时后,A组基本不能回忆出第一张词汇表的内容,而B组能够成功回忆出第一张词汇表的内容。这个研究结果表明,练习后1-2个小时内,记忆内容还停留在短期记忆中,或者是进入长期记忆的早期阶段,因此容易受到干扰。如果想让知识成为长期记忆,则需要在记忆的1-2个小时后及时复习巩固,记忆才不容易被干扰。
所以说,任何新的记忆都很脆弱,这是正常现象,如果想记的稳定和长久,则需要及时巩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