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孝道”传统的国家。
自古以来,关于“孝顺”的格言警句和经典故事层出不穷。
《弟子规》开头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把孝道放在做人之首。
文章上半部分,不惜重墨,以押韵的修辞,从方方面面阐述什么才是孝顺,读起来朗朗上口,堪称经典之文。
孟子在2000多年前曾大声疾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又是何等的大爱胸怀!
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中,耳熟能详的几个典故: 亲尝汤药,卖身葬父,负米养亲,怀橘遗亲,卧冰求鲤,为母埋儿,戏彩娱亲,扇枕温衾等等,不一而足。
虽然,有些观念与现代社会价值观不尽相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值得我们去学习,为我们所倡导。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哎呀,孝顺谁不知道啊!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给父母金钱,住大房子,开好车,打电话,旅游,常回家看看……
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一种孝顺的直接表现,于情于理,于己于外都无可挑剔。
可是,要做到真正的孝顺,可是见仁见智。让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么说的。
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
据说,孔子的《论语》里头,孝这个字出现了17次。
孔子认为,孝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而最难的是“色难”。 “色”指的是“和颜悦色”。“色难”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
深以为然!
于丹曾在一次讲座中说,儿女有了钱很容易做到给父母买房、买车,但是最难做到的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
我大声说你是为你好,我不耐烦是因为我工作太忙,我拉着个脸是因为生活不如意。
你在外面尽可以: 大声吼,不耐烦,拉着个驴脸。可是请你,不要把这些负面情绪带到父母面前。
一个有着正常智商情商的人,完全可以做到: 父母一天天变老,曾经你依靠着的伟岸的大山已不在,曾经牵着你的有力大手也渐渐干枯。
曾经的孩子已经长大,孩子就是父母的结实的靠山,温馨的港湾!一如多年前一样。
老人如孩童啊!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 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什么都不记得了,却忘不了,在饭桌上装了3个饺子在口袋里,口齿含混地说,这是给我儿子的……每次看到,都令我唏嘘感慨。
我们牙牙学语之时,他们一遍遍不耐其烦地教,所以当他们口齿不清时,我们也要微笑耐心。
我们学步走路之时,他们满怀兴奋用宽大温暖的手牵着我们,所以当他们步履蹒跚之时,我们也要面含微笑,扶着他们慢慢走。
如果你流露出你的厌烦和粗鲁,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小心翼翼,这种孝心是不到位的。
物质上对父母的供给,是低层面的孝,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是高层面的孝。
“柔吾色,怡吾声”,经常对父母微笑,敬重他们,多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每次专心认真看着父母的眼睛,跟他们聊聊家长里短,就像他们小时候对我们说话那样。即使,你远隔父母千万里,也要面带笑容语音通话,可以“报喜不报忧”。
随时都给父母好脸色,始终和颜悦色对待父母,这是举手之劳之事,又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他们说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也要宽容大量,可以好生规劝,切不可大声喧闹。
真心爱父母吧,从内心深处发出真心微笑,让他们快乐幸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