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ting

zhengting

发表于 2018-04-15 12:07:21
1254 字 · 1283 阅 · 0 评 · 4 赞

故事比道理更容易收服人心

这一周听了本书,美国作家安妮特·西蒙斯写的《故事思维》,她认为说故事永远胜于讲道理。讲好一个故事,可以赋予冰冷的数据和残酷的事实以温情,可以触及最有心机、最强硬、最敌对的人内心深处的柔软所在。

听后我深受启发,平常我很愿意和父亲进行交流,每次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困惑,咨询一下他就感觉清楚多了或者想明白了,但和母亲交流,这种感觉就比较少。为什么?我觉得可能就是书中讲的故事思维。父亲平时很爱看书,大部头的书他看得并不多,常年订阅《读者》、《南方周末》、《中国剪报》等报刊杂志,一期不落地都会看完。父亲年轻时就经常看报纸看杂志,他在自传中总结过自己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原因:“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这个“读书活”就是读书的同时做笔记、写日记,他的笔记不仅要记录一些道理,还会记录好的故事,尤其是精彩的之笔,同时他也会记录对这个故事的想象。他和别人谈话时基本多是从讲故事开始的,不管书上看的,还是身边发生的,他都能准确而生动地表述出来。借着这个故事他会把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传达给对方,这种方式让咨询者心服口服,印象深刻。

北京电视台有个节目叫《我是演说家》,他们的演讲从容有说服力,内容不是说自己的经历,就是其他人的故事,让听众跟着演讲者的讲述或喜或悲,或叹或思。不知不觉中认同了他阐述的道理,也认可了讲述者的思想。其实我们平常听讲座、听报告,听完后留在脑子里印象最深的也是那些故事。

《故事思维》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想对别人产生影响,首先要消除对方的隔阂,也就是在试图影响他人之前,你需要在双方之间建立联系。很多人没有这个耐心,直接用道理去说服对方,这往往白费力气。我们如果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和对方建立联系,就会降低对方的抵抗心理。

故事中充满了细节,这些细节帮我们记住了一个个情节交织的、对我们有意义的、有着影响的事情,这些情节又激发出生动而又强烈的情感。这样一个带着情感的故事必然是触动了人类某种共性,这时我们和对方便产生了联系,这种联系稳固后,沟通的渠道就被贯通,影响就会变得更加容易。而且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演绎就有不同的含义,把故事利用好,就能多角度传达你的观点和影响力。

这种故事思维运用到家庭教育中也是同样,平时我和孩子沟通只会给他讲现象、讲危害、讲未来。孩子到十三四岁的年龄,什么道理都懂了,你还是用这些东西来影响他,他则烦不胜烦,这就会表现出不屑一顾,对你说的话充耳不闻。用不同的故事可以把某个道理周而复始地阐述出来,并对对方形成影响。道理还是那个道理,换个故事,他便更容易接受了。所以,有效的教育方式应该用故事来影响孩子,和孩子一起讨论故事的得失,让他在自身领悟中成长,成熟。

我自己脑子里面故事素材很少,看了也不少,就是没有有意识地去记忆,所以对孩子都是一套套的道理,弄得他对我白眼相向,在他心目中一定觉得:“你不就那两句话吗?我都知道了,你就别唠叨了。”

所以今后我在计划中要多列一项,每天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日积月累,这些故事会成为你影响别人的有力证据。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