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到故乡元镇,发现这里有了很多变化,今天就说说我的故乡吧。
关键词:绿色 廊桥 乡音 童年 风俗 老屋 发展 旅游
绿色 青山如黛,绿水如翠。汽车逼近故乡元镇,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这里的山高了,水绿了,原来平坦的道路,出现了曲曲折折的绕弯。全境山岭连绵,群峰起伏,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元镇是著名的生态之乡,绿植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放眼望去,满眼青翠。在这乍暖还寒的初春,让人一洗满面尘埃,全身充满勃勃生机。
廊桥 元镇地处浙西南,非常小,小到可以在地图上忽略不计。步入元镇,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架在元镇河上的小桥。这座小桥上有楼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犹如一道彩虹悬在河面上。这就是元镇著名的廊桥。它们或凿石为梁,或叠木为拱,或横跨悬崖峭壁之上,或静卧小溪碧波之上,与周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乡音 离家多年,但依然乡音难改,正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你咥了唔?”“天光了。”……一句句方言流动着美妙的韵律,也代表了内心的回归和守候。元镇流行的方言属于古代吴语,据传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经专家论证,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雅言,继承中古汉语的整齐八声调和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现代吴语字音及语言要素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有上万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的生动体现。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中说:“醉里吴音相媚好”,赞的就是吴语。
童年 故乡最让人怀念的时光,就是童年。小时候的经历,或高兴或痛苦或兴奋或难过,都牢牢刻在脑子深处,成了最纯真的印记。记得7岁那年的一天,醒来忽然看到飞雪漫天,屋外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顿时心里乐开了花,打雪仗堆雪人敲冰坠吃,玩得不亦乐乎;记得第一次放《射雕英雄传》和《西游记》时,我家没有电视机,只好一次次跑到邻居家,蹭吃蹭喝蹭看电视,到半夜才搓着红红的双眼依依不舍地回家;记得外婆做的糯米糍粑,经油一煎,香喷喷的让人垂涎欲滴,还有亲自采摘的社秋草做成的社粿,香糯可口的黄粿、撒满黑芝麻和葡萄干的甜糕、挂上蜂蜜的大米糕……想想都让人口齿生香啊。如今家家过上了小康的富足日子,可却再也吃不到那些可口的小点心了。
风俗 说到元镇的小吃,就不得不提这里的风俗了。这里我想重点说说过年的风俗,因为后期我远嫁江北,发现江南江北过春节的习俗有巨大差异。每年年关岁底,家家户户便忙着洒扫庭除,杀鸡、宰猪,为春节备下最丰盛的食品。到了除夕(俗称“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要贴出春联,不待太阳下山,就在各自门前燃放“辞年”爆竹,再由年长的人插烛点香,在神社祗前叩头礼拜。正月初一早上,一般人家都起得较迟。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这—天,除拜祖先、菩萨外,相互之间都不串门。初二日至十五,亲朋间开始往来祝贺,宴客吃饭。至今,我仍垂涎老家的年三十大宴,因为江北过年连吃三天饺子,实在让人吃得牙酸倒胃。
老屋 探究元镇的历史,可以从济村老屋说起。我在济村住过一段时间,对那里的老屋留下极深印象。“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漫回,檐牙高琢……”这里有雕栏玉砌的明清古屋、用青砖和鹅卵石镶嵌而成的金瓷街、古道,这些传自明清的古建筑,虽历经岁月剥蚀,至今仍傲然挺立,无声地述说着过去的故事。这些大多建于明清时代的古民居,不同的时代烙印着不同的风格,整座建筑前院套后院,大院套小院,统分结合,相得益彰,以曲见幽、见奇。当徜徉于村中那些青砖古道、明清院落,空气中幽幽漂浮的诗书文礼气息让人顿发思古之念。
发展 夜晚,迎着江南潮湿的风,沿着滨江公路自西向东行进,岸边火树银花,灯火璀璨,不时有亭台点缀其中,让这里成了人们的度假宝地和茶余饭后的休闲佳所。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滩涂,渺无人烟。斗转星移,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这里成了元镇的后花园。元镇最早只有一条街,如今已经建设成了两横两纵的格局。过去最大的一条街已偏居一隅,曾经遍地荒草的郊野,开辟成了城市中心,周边遍布新盖的高楼大厦,商场新区,一派繁华,与过去的旧貌有了鲜明的对比。
旅游 这样一个通透得犹如一颗明珠的小镇,自然最是宜居养生,生态游就成了本地最特色的一项娱乐活动。生态游,当然非常讲究绿色、舒适的生态环境,所以跋山涉水就是很多人的爱好啦。元镇有金紫峰、百山祖等多座大山,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显著气候的影响,山上多珍惜动植物。其中珍稀动物有虎、黄腹角雉、短尾猴、狲猴、穿山甲、黑熊等,珍稀植物有冷杉、钟萼木、香果树等,端的是让人眼花缭乱。亲爱的朋友们,欢迎来元镇做客旅游,不过要注意环保出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