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鑫

我是小鑫

发表于 2018-03-19 19:24:39
2475 字 · 1611 阅 · 1 评 · 0 赞

记得入职那会,一位老科长跟我唠叨:“小伙子,好好干,虽然你们在转正前什么事也做不了,但你得多多学习。”

听完这一席话,我心里直犯嘀咕,好歹我也是斜杠青年一枚,难道一年的转正期真的我就什么都做不了。

现在已经入职十一年头,回头想想当年的一席话,确实有几分滋味。

别误会,我不是说每个入职青年都不努力,而是大多数人都努力错了方向。

准确地说:勤奋地跑偏了。

01你的工作做对了么

我们的工作。大概分为两个类型:过程导向型和结果导向性。

过程导向型工作注重完成过程本身的工作,工作方式按部就班,只要按照固定要求做事就好。

这类工作是职场平台区人士的最爱,很多职场人士天天喊着:工作太多压力太大,但到了下班时间却照样朝九晚五,绝不肯在办公室多待一分钟。

从事这类工作容易产生一种幻觉,就是让人满足于虚幻的焦虑解决快感中。

当今职场上最流行的一句话叫做:焦虑,在网上搜关键词“焦虑”。可以找到各种解决文案。

在职场上,焦虑这回事更是被管理层逐级无限放大,所谓的“压力传导”机制,导致中低层职场人士既没有能力去思考战略布局,也没有精力去考虑长远规划,只能埋头拉车。

长此以往,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凡事都要“努力上进”。

年度计划中充斥着各种打满了鸡血的口号,个人计划中也少不了“必须、一定、确保”之类的字眼。

每个职场人这时候表现出一副紧张忙碌的热闹景象。隔壁桌的王大爷虽然临近60,但每次起身,总不忘了嘟囔上一句:“人老了,血压不行了。”说完煞有介事捶捶胸口。

前排的小赵刚入职不久,每天应付着各种日常琐事,忙中偷闲看下手机,还要轻轻说一句:“看看有啥新通知”。

昨天看孙圈圈老师的《请停止无效努力》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做“工作—生活——平衡”。

就是说,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阐述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及做法。

文中的观点是这样:大部分人认为“工作=付出=痛苦、生活=享受=快乐”。即:工作生活平衡=快乐痛苦平衡。

在这里说这个观念,因为两种的指向是一致的。过程导向型工作的特点是按部就班、差距不大且收入固定。

这三个特点决定了该工作无论是60岁老大爷还是20岁小姑娘来做,结果几乎一样。换句话说,无论过程如何,结果都一样。

那问题就来了,人类的远古脑,也叫情绪脑,会不停地告诉你,省省吧,让别人来做吧。

在这种情绪驱使下,很多人选择了随大流,于是每个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在寻找着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

我们拆解一下这个案例:长期从事过程型工作的员工,容易跌入自我放纵的陷阱。因为同质化的工作要求必然要规定量化标准,一个报表是否平衡,只要满足于分项之和等于总项,子表之和等于总表的标准就被认为是合格的。

在制表的过程中,制表人没有自我思考的空间,只能按照固定要求进行作业,同时,他只需要满足于表格的逻辑等式平衡即可,而不用对数据背后的逻辑进行分析。

也许有的人要问了,分析数据这个事有那么重要么,填准上报不就行了。

我这里举个例子:以某银行为例,销售报表反映某两种理财产品销量之比是4:8,

作为数据汇总人员,只需要知道数字准确无误即可。

作为管理层,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导致这个比例,或者下一年度如何改变这个比例(如果有需要的话),那么你的职场天花板就在眼前了。

因此,长期从事过程导向型工作的员工,一般在职场的分布为:新入职员工和临近退休人员。

这种类型的工作在每个行业不可避免,即使管理层也无法完全回避,但长期从事该类型的工作,会导致失去自我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孙圈圈老师的书中提到未来的大趋势,就是八个字“更替—无界—联盟—分化”。

1.更替,这个概念在古典老师的“得到”专栏里也讲过,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

说的是在这个行业和企业都在快速新陈代谢的时代,没有人能够在某个行业或企业固定地待下去,要么去替代别人,要么相反。

前不久,华为总裁任正非辞退35岁老员工风波中,知乎网友姚冬这样评论到:

在这次华为的事情上,35岁以上的华为员工,年纪大了也有了点钱,要享受生活了,奋斗的劲头不如年轻时候了,而老资本家任正非先生还是干劲十足。而刚毕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依然如十几年前那批人一样青春热血,在政府看来任正非解决年轻人就业,逼迫中产努力,激发企业活力贡献税收,自己还特别勤奋,是大大的好人是活雷锋啊。所以这事上政府会装没看见,任正非会在激发员工动力的目的达到后适可而止,而被清退的员工在认识到资本家真面目之后要咬咬牙努力干活了,他们不是没能力只是没动力。

2.无界,郭德纲老师说过,以前都是各行吃各行的饭,谁都不能到对过抢饭吃。现在不行啦,谁知道明天你的饭会被谁抢走。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谁能保证明天一觉醒来,你对面餐馆的厨子不会成为你的新老板。

在这个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的时代,你是干什么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

特斯拉弄完了ebay,弄电池,弄汽车,完了去弄火箭。马云弄完了淘宝、弄支付宝,后来还开启了快递模式。你说这都是那个行业来的?

3.联盟。这个好解释,常看NBA的都知道。老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那是放在巨大的数据库里说的。

对于个人或小范围组织而言,概率这个东西没太大的价值,为什么呢?我们还说NBA,尽管年年招新人,但入选MVP的就那么几位,入选明星赛的也就在一个小范围内。

于是大家都形成了共识,尽管这个赛季可能要分手,但没准下个赛季又得在一个锅里吃饭,因此联盟就成为了工作友谊的升级版本。

据说在海底捞,只要做到店长以上职位的,即使需要离职,老板也会奉上一定金额的“嫁妆”,这就是联盟关系。那就就明摆着在说,嫁出去的姑娘,娘家随时欢迎你哦。

4.分化。平均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简书签约作者通过广告、出书、活动也许能月入10万,一个普通职员月薪不足1万。两者收入比为10:1。

在这样一个时代,对有的人来说,是最好的时代,但对有的来说,也许是最坏的时代。

测一测:看完文章想一想,再说上几句就更好了。

1.如果你所在的企业频临倒闭,你准备怎么办?

2.你能举出身边跨界/斜杠成功的例子么?描述他们为什么能成功,跟自己相比,各有什么优/劣势?

3.若你离职了,企业会给你“嫁妆”么?如果有,你估计是多少?

4.你跟本企业高管收入比是多少?为什么他拿这么多,至少说出三个方面理由。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既然来了就请点个赞再走,一直坚持写作的小鑫需要您的鼓励。 我在简书的账号:“我是小鑫”,欢迎来简书聊我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