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写作群里的朋友介绍了一个听书软件“有声读书”,这个APP改变了我的读书方式,让我短时间内读完了八九本软件上推送的好书,此后听书成了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
近两年,听书已成为人人追捧的休闲和充电方式。它是播音员把原著或者经过提炼的作品用朗诵的方式制成音频,上传到网络,读者可利用碎片时间下载收听,以达到阅读书籍、充实大脑的目的。
其实在接触“有声读书”这个软件之前,我就曾听过几本书,比如说在蜻蜓FM和喜马拉雅FM上完整地收听了《小姨多鹤》、《曾国藩》三部曲、《左宗棠》和《王阳明心学》等小说传记,还在其他小的听书软件上收听了《笑傲江湖》、《张爱玲传》、《林徽因传》《解忧杂货店》等作品,这都是利用洗衣服、做饭、吃饭等时间把那些多年想读而一直没有读完的作品用听书的方式听完了。自从有了这一模式后,我的阅读量成倍增加,高效的学习工作方法让我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名人传记为我展现了名人跌宕起伏的一生;名著拼读带我简要了解了名著的故事梗概……我明白了要制定长远规划,学会了高效工作的方法,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技巧,听书促使我思考,督促我学习,这成为我生活的一件快事。
从17年4月份开始接触听书软件以来,我也陆续体验了四五个听书软件的功能。它们各有特点:蜻蜓FM和喜马拉雅上的有声小说基本上都是原著,有的是用的中央台过去的录音节目,有的是小说联播节目翻录过来的总之数目比较老,数量不多,而且几乎没有新书;今年年初,喜马拉雅推出了天天听好书专栏,才有了大量的新书,天天听好书用每天解读一本书,每次半个小时的时间,帮你了解这本书的精华内容。“有声读书”APP采取早晚听读并签到打卡的方式督促订户阅读,每本书一周读完,周末是对这本书的总结以及对下一周书目的介绍,或者另选一篇散文调剂,一年推送52本新书或名著,让读者在相互监督下完成阅读计划丰富自己的生活。微信中“十点读书”中有一个免费的成长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以一次10多分钟,10天读完一本书的速度对名著进行拆读,图书以小说名著为主,并不怎么追流行作品。此外还有“微信读书”,主要提供比较新的经管类图书,缺点是电脑朗读,听起来比较费劲;“博雅听书”的书是全本,但比较陈旧,没有新书。
综合这些软件的听读感受,我觉得,听小说的效率比励志类等书籍效果好,基本上能完整领会其含义,讲技巧方法类的书籍虽然是干货但听的时候感触不深,听后如果不做笔记的话基本记不住,而且过两天就完全没了印象,听得越多,越混乱,这类图书不如认真看一本并认真学习,在工作和生活中执行后更有效果和意义。而且听原著或者拆书时间较长作品比一天一本书更能让人记住,最好还是听原著,才能真正领会到作者的用意和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