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小常识
年龄,通常是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的生存时间长度,常用年岁来表示。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一个人出生以后,随着日月流逝,年龄也随之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此外,各种人口、社会现象,如结婚、生育、求学、就业、升职、迁移、死亡等都具有年龄特征,且都与各人的某方面的年龄密切相关。
年龄,按照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需要而采用多种分类方法。
一、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年龄有:智力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年代年龄和社会年龄。
1.智力年龄。智力年龄是一个正常人在各个年龄期所达到的智力水平的年龄。通过智力测量表测定一个人与某一智力标准水平相应的年龄。如一个儿童通过5岁组的全部智力测定条目,其智力年龄即为5岁。大量事实证明,智力并非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老年人的智力也有一定的可塑性,如果采取积极的态度,智力在-定的程度上是可以改善的。
2.生理年龄。生理年龄是从生理学和医学的角度来衡量人的年龄时使用的概念。生理年龄常被用来表示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机体结构和功能的衰老程度。比如,一个人的时序年龄为60岁,可他的脑细胞的总重量仍和40岁的人一样,则可认为他的脑细胞的年龄为40岁。
3.心理年龄。心理年龄是一个人从行为尺度推导出来的对适应环境变动的能力上所能达到的阶段。一个人的心理年龄可看作是他对于发展的主观反映。有的人虽然年纪不大,心理却进入了老年,显得忧郁、迟钝、保守、僵化;有的人虽已至垂暮之年,仍朝气蓬勃。根据人类长期生活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健康积极的心理可以延缓衰老,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则加速衰老。
4.年代年龄。年代年龄,亦称"日历年龄"、"时序年龄"、"自然年龄"。按照人的出生年月计算的年龄。它是指一个人的生命里程、生命延续的年代。年代年龄不受人的生活经历、生活条件等的制约和影响,它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的。
5.社会年龄。社会年龄是一个作为社会化的人为社会发展而作贡献的期限。它表明一个人在社会上从事某一职业、某一部门工作或从事社会事业等的长度。个人的社会年龄因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或在社会上的时间长短和经历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如工龄、教龄、军龄、学龄或选举年龄、结婚年龄、退休年龄等。对待社会年龄,学术界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工作到退休,它的社会年龄即告结束;另一种观点认为,老年人即使在退休后,仍然可以为社会继续做出贡献,因而他的社会年龄不能算结束。
二、在灵魂医学这部专著中人类计算年龄方法大致有4种:
1.历法年龄。历法年龄即年代年龄或者说时序年龄--为出生后按日历计算的年龄,也叫实足年龄,是最常用的计算年龄的方法,简单,易掌握,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记载。
2.生物年龄(寿命)。生物年龄即生理学年龄:这是根据正常人体生理学上和解剖学上发育状态所推算出来的年龄,表示个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实际衰老程度,可用来预计某一个体未来的健康状况,估计其寿命。如一位实际年龄60岁的人,生物年龄可能是60岁,也可能是50岁,也可能是70岁。
3.心理年龄。心理年龄是心理学"智力测验"中的术语,指根据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测得的结果来衡量人体的智力水平,把心理学年龄与历法年龄相对照,就能看出智力绝对水平的高低。
4.相对年龄即灵魂医学(soul medicine)
相对年龄,也叫相对有效年龄(寿命),是指人类区别于其它生物(主要包括动物)的、由最高级灵魂所支配进行的、符合人类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以及有利于自然、社会良性发展的各种生命活动包括脑力活动所占用的时空。
人的年龄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实际年龄。这是父母创造出新生命的同时就赋予了固定不变的真实年龄。这个年龄记载了人生中所有的历经与沧桑。
第二种是生理年龄。身体的好与坏,是界定生理年龄的标准。一个人生理年龄的大与小,又是衡量他的生存质量与效果的尺子。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和保养身体,始终保持健康的体魄来面对生活,笑对人生,那么人的生理年龄就会给自己带来活力和快乐,最好是60岁的人能拥有30岁人的心脏。反之,没有好身体就无法实现好的想法,也无法充分享受人间的快乐。
第三种是心理年龄。心理年龄取决于各自不同的心态,而心态的好与差又取决于自我生命过程中的砺炼。快乐人生永远属于强者,永远属于那些精神不倒、心理年轻的人们。即使他们的实际年龄已经苍老,但仍会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健康的心理,会让人们在生活中变的更年轻、更轻松、更滋润。而且心理素质好,心态好,还会增加身体的免疫功能,提高生命活力。
第四是现实年龄。每一个人都会将他或她的脸、形体、气质展现给社会,由社会界定出现实中的年龄。所以,一个人的脸、形体、气质在社会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某种程度上讲,现实年龄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实力,是一种经济、身体、精神的综合体现。但更主要的是生理年龄和心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