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顾晓鸣老师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让我这个一线的小学班主任充分认识到了理论的重要性,原来经常说的话是家长好,孩子就错不了;家长管孩子学习,就一定没大问题。今天的家庭教育讲座找到了教育的根源。
先聊聊家庭教育之外的因素:孩子、选择、成绩、问题、
孩子
孩子,是今天的主题,是社会的中心,孩子,承载在家的希望;孩子,更是明天的国之栋梁!为了孩子,一个家庭能付出全部,只为他成人、成才。
选择
从孩子出生起,无论是他吃的、穿的、用的,父母选的都是最好的;当他上幼儿园时,父母为他选条件最好的那一个,吃的最好的那一个,玩的最开心的那一个;当他走进校门时,父母为他选择最好的学校 ,最好的老师;当他高考以后,父母会为他选择最好的专业,然后呢?
成绩
望子成龙,是大多数家庭的目标,成绩真的如此重要吗?成绩重要,但还不至于重要到除了学习,其他一概的不理会。听说过高分低能吗?除了考试,会考试,能考出好成绩,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他不会生活,自己不能做公交、地铁回家,他不会的太多了。成绩真是我们最终要的吗?
问题
小学课间,因不满 小组成员,沟通没被采纳,纵身从学校的四楼一跃而下;十几岁的孩子为了管父亲要钱自主选择上学的地方,绑了妈妈而致她死亡;北大的大一新生有三成学生厌学……
教育不是为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我成长,教学的主战场在学校,在课堂;而育人的主战场在家庭。家庭教育中的沟通、改变、学习、成长是我想对大家说的话。
沟通
家长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不能一言堂,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如果你的孩子为你问题“什么是基因?”你第一句话要说什么?“和你没关系,把你学习学好就行了。”你还是会说:“这个我解释不好,我们一起上网查查吧。”每一次出现你认为的问题,都请别指责、别埋怨、别唠叨,你的说话态度决定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改变
改变不是我们让孩子变成我心中的样子,而是考虑孩子的感受,改变自己,让孩子在自己的改变中受着影响。一位妈妈发信息给我,“今天领孩子去福利院了,和我的想的不一样,环境挺好,孩子们也挺开朗,孩子看后没感觉,觉得挺好,'妈妈,他们这真好啊’”母亲觉得和预想的教育不一样,没达到自己的效果。她很失落。如果我是孩子的母亲我也许会说“是啊,他们这真的挺好,你看他们这环境干净,他们过得都不错。你想来这吗?”也许孩子会说好,我会顺势说,来这可得见不到爸爸妈妈了,你决定了吗?如果他说不想,我会顺势的问问他,我们了解一下他们为什么会来这吧。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他看见的是大的环境,美好的那一面,如果你想教育孩子,请找好一个点代入。
学习
同样的,这里的学习,指的是让父母学习,而不是让孩子学。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家人、朋友的态度,都会影响着孩子,他在看着你而成长,如果想让孩子多读书,那你一定能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看电脑,而是让孩子看见你在下班后孩子学习,餐桌旁的一本书,沙发边的笔记,床头的读物,看到有意思的地方叫上他一起,他想不喜欢读书都难。。你想让孩子拥有怎样的品质,想让孩子有什么样的能力,先从自我做起。
成长
当你真的在与孩子认真的沟通与交流,当你真的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当你真的静下心来去学习,你自然而然的会看见孩子的成长,成长是什么?成长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成长是你眼中的他自律、自强、自尊、自爱;成长是他长成了你喜欢的那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