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阳光正好,闲暇在家,读完了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这本书是儿子高考后读过的。想到自己虽为70后,但也是满腔热血的有志青年,啊不,有痣中老年,读读也无妨。
书不厚,一天的时间足够。
先生不愧为一代大家,学贯中西,由古论今,文字中流露着哲学美学之底蕴。作者对读书、情感、人生的见解独到,即阐明了问题所在,也告诉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应对。
书中的十二封信,不仅仅写给青年人,也是写给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将书中内容提炼,与您分享。
读书与乐趣
读书的好处 抛开学习成长不说,单单讲读书之乐事。
年龄的增长让人对世界的感知越发麻木,少了好奇心,提高了快乐的阈值。书中有广袤的世界,如果能从读书中寻出趣味,生活便多了许多兴致和快乐。
什么是读书 学生的课本、成人的专业书,读这些不算读书。
功课和专业的门类虽多,但范围终究狭窄,即便读得精通,也只是一种技能和工具,无法修得趣味和精神富足。再者读讲义看课本,必要受考试职务所限制,多了拘束,少了趣味。
读什么书 读经过时代淘汰而留存下来的书。
如今的畅销书,多是为了迎合浮躁的社会心理而写,读时过瘾,读后却什么也留不下,实在毫无价值。我们不要为了跟时代潮流而读书,更要摒弃非新书、流行畅销书不读的风气。
怎么读 凡是值得读的书至少读两遍。
第一遍快读,着眼于全篇的宗旨内容特色。第二遍慢读,以批判的态度来读。再者,读一本书,要有自己的思考,写下笔记纲要和自己的见解。
职业与爱好
事业与生活,哪个最重要?很多人会说,人生应以事业为重,个人生活要让位于事业。这样的认知导致很多人会对自己平日的读书,做兴趣爱好诚惶诚恐,总有不务正业之嫌。
然而,作者的观点是:为了事业而忘却生活,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与价值。
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人一个印度人和一个美国人走到一个大瀑布前,中国人说:“自然真是美丽!”印度人说:“这是神的力量!”美国人说:“可惜偌大的水利都浪费了!”
三句话角度不同,各有各的道理,但无一是全面的。
独专事业的人,就如观瀑者,只能见到事物的某一面,少了宽大自由的文化底蕴做根底,做事业也只能是肤浅偏狭。虽然走得专,但不会走得远,个人生活也会单调乏味。
君不见媒体上,类似于中医不科学的论断时常在某些专家学者口中津津乐道,真的是肤浅狭隘而不自知。
效率与肤浅
讲求效率与速度,是新时代的特征。
街道上疾驰的小车呼啸而过,景点里导游带着游客辗转一处又一处景观,网络上《30天说好英语口语》、《一个月练出马甲线》、《如何在两个月内成为作家》、《实现财务自由,做到这六点就够了》……
快捷交通、快餐、快递、快播、快报,处处讲时效。即便个人的学习成长也不例外。
效率是工业机械化的标志,它推动着科技的进步。
效率是要顾的。但一味追求效率,凡事都讲急功近利的目标,结果就会流于粗疏浅薄。
什么都讲实用,人就会太贪容易、不能深入,不能耐苦。这样于个人、于国家和社会都没有什么好处。
烦恼与快乐
烦恼是一种暮气,人人讨厌烦恼,憧憬快乐。太多的鸡汤文,从哲学的角度、从世界观的角度不厌其烦地向我们阐释该如何获取快乐。
看过之后,顿觉大彻大悟。只是,这些道理在烦恼来临之时,就完全失去了作用。无论如何无法抵挡内心的汹涌,只得感叹自己修养不够。
作者谈到,人要获得快乐,就要顺应自然。自然是动态的,无时无刻在动,在发展。人若能动,能发展,能创造,就是顺应了自然,就能享受快乐。
容易愁闷的人,多为闲人。闲时因生机静止而不舒畅,情绪垃圾不得宣泄,才会忧愁烦恼。
愁生于郁,郁由于静止,解愁的办法在泄,求泄的方法在动。
小孩子不懂烦恼,因为他们时时刻刻在游戏在宣泄,偶尔不高兴,放声大哭后,气也就消了。
你看那些打球的年轻人,谈笑风生的老人,爱好琴棋书画之人,动起来哪里还顾得上烦恼。
取与舍
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抱怨
做朝九晚五的工作,抱怨挣不到大钱;
身处北上广的优质创业环境,抱怨背井离乡之艰辛;
孩子守在身边的父母,抱怨儿女平庸不上进;
留学国外的高材生爹妈,羡慕别人家的儿孙满堂
……
生活中,有得必有舍。人生之路千万条,也只能选择一条路去走。
站在路口既想要富贵,又不肯冒风险,既要健康,又要享受慵懒,患得患失,徘徊顾虑,不要说我们的目标不能达到,更是徒增苦闷。
人生路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认定一个方向,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置之度外。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成功,免去烦恼。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可也。”
情与理
情与理的辩证,似乎是哲学问题,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情与理的冲突。
你看各种法则规章的制定,那些条款约束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就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为什么?
原因在于制定法则的人,他们常常以理智为出发点却忽略了受众的情感。
规则由人来执行,人是有情感的动物,生活和工作是不能完全靠理智来支配的。
理智不是万能的。理智不讲美、爱、情、感受、信仰,理智赋予的是外力强加于人的约束,它透着冰冷和狭隘,给人以束缚而不是幸福。
作者认为,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和有温度的。
我们要能够“知”,更应该能够“感”。有“感”的生活才会带给人幸福。有“感”的事情,才会让人发自内心地去做并从中得到快乐。
尘嚣与自我
“强者皇然叫嚣,弱者随声附和,旧者盲从传说,新者盲从时尚,相习成风,每况愈下,而社会之浮浅顽劣虚伪酷毒,乃日不可收拾。在这个当儿,站在十字街头的我们怎能免仿徨失措。”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要受各种社会习气所掣肘。名利声望虚伪刻薄,时常包围在我们周围,难以摆脱。
我们似乎只有两种应付方法,与之冲突或与之妥协,冲突是烦恼,妥协是堕落。无论采取哪一种,结果都是悲剧。
但是,我们不必为此沮丧。如果我们的力量足够,就去改变。不能改变,我们要相信,那些“肤浅顽劣虚伪酷毒”只是人生路上的障碍。
我们要时刻带着自由之思想,深沉之思考,来规划自己的人生方略。切不可在十字街头的肤浅顽劣中迷失自己。
以上是我读此书的感悟,悉数奉上。
读书,与智者交流,乃人生一大乐事,与君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