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医学的话题,是一直引人关注的(除外伪养生和标题党)。我们在读朋友圈文章的时候发现,真相只有一个,而读它的人,答案却各有不同。
是知识本身有问题吗?
很多时候,我们读文章只是为了给自己的行为哲学找到一个理由而已。这样的认知暂且称之为“认知失调”吧。
-1-
朋友圈的一篇文章:《猛男的代价》,大意是:
美国一项根据全国卫生与营养调查机构的研究数据显示,要维持男性的肌肉不仅花费昂贵,而且更要以健康为代价。该机构在6年时间里调查了1.2万名美国男女,结果显示,肌肉越多,密度越高的“猛男”,其免疫力就会越低,寿命可能也较短。
确实,我们在媒体上也时常会看到,那些大块头肌肉的人,更容易患感冒,著名健身教练猝死在健身房的消息也有所耳闻。
患有“认知失调”的人,会出现这样的反应:
“不要再练肌肉了!你看,国外的研究都说了,肌肉越多,免疫力越低,寿命越短。所以走走路锻炼锻炼就行了。”
如果恰巧碰到一位坚持健身的人,他一定会谆谆教导人家,千万不要再练肌肉了,对身体不好。
文章的数据报告有错误吗?它只是一个研究结果而已。
得出“不要再练肌肉”结论的人只看到了“结果显示”后面的内容,却没有认识到,那些免疫力低,寿命较短的“猛男”是那种为了获得大块肌肉而练,吃大量蛋白粉和类固醇类增肌药物的人。
他们练肌肉不是为了健康,而是完全变成了表演性的,展示性的追求,和我们普通人的健身增肌完全是两码事。
之所以有“不要练肌肉”的认知,不过是在拿这篇文章来证明自己不锻炼的合理性而已。
-2-
再看另一篇文章:
美国科研人员对超过100万名成年人开展的研究发现,体重低于标准的患者在常规心脏手术后死亡的可能性比肥胖患者高4倍,肥胖患者的情况好于正常体重的患者。具体数据为:体重过轻患者的死亡率为6%;体重正常患者的死亡率为2.3%;超重患者的死亡率为1.7%;肥胖患者死亡率最低,为1.2%。
这则消息又是摆出了一个客观的研究结果:肥胖患者心脏手术的死亡率更低。
文章里,作者并没有进一步说明肥胖患者的死亡率为什么会这么低。
我们普通人并没有兴趣进一步探寻问题,我们只会简单的认定,肥胖还有这样的好处,并无意中将这种好处放大,看来,减肥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这样的结论是我们想要的,因为它表达了我们不想减肥的内心,让我们心里很舒服,不用再为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的行为而愧疚。
而实际情况是,文章只是在呈现一个研究结果,它没有告诉你的是,肥胖是导致心脏病的主要风险因素,肥胖者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更高……
这样的事实会让我们很不舒服,我们也懒得去思考。
-3-
再举一个职场的话题:
喜马拉雅FM上,“冬吴同学会”节目,讨论了一个这样的话题:职场八股PPT。
意思是说,无论个人还是公司,执着于展示漂亮的PPT是危险的。PPT就是现代职场的八股文。专精于做PPT的人是一种非工作性努力,他的营销能力远高于创新能力,是“职场蝗虫”,他不是在为客户创造价值,而是在为自己创造价值。
节目下方的评论很“精彩”,一部分人同样出现了认知失调,他们是这样说的:
“我因为不会做PPT很自卑,现在看起来也不用想太多了。”
“哈哈,一百个赞同。一直觉得很多PPT都是言之无物,形式大于内容的东西。”
“解决问题才是王道,说得太经典了。”
这样一个话题,稍加思考,就可以判断出,话题的意义在于,PPT作为一种演示工具,永远都应该是为内容服务的。
就像一场戏曲演出,胡琴拉得再好,也是为了衬托舞台上的演员,不能喧宾夺主。
同样的,应用PPT的人,如果把重点放在了修饰幻灯片的形式技巧上而不重内容,则偏离了事情本质,背道而驰了。
节目中讨论的观点只是从一个侧面提供了一个看问题的角度。
事物本身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好的PPT是可以形式和内容并重的,漂亮的PPT是可以为职场加分的。
人家在话题中说,“执着于”展示漂亮的PPT是危险的。并没有说既漂亮又能解决问题的PPT是危险的。
给出“漂亮的PPT不重要”观点的人,不过是因为没有掌握做“漂亮PPT”的能力,而寻求自我安慰罢了。
在认知问题上,很多时候,我们眼中的世界是相当主观的,我们没有兴趣去探寻事物的本来面目。
解读文章的观点,不过是为了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用来维护自己行为处事的正确性,让自己更心安理得一些罢了。
这实在是值得我们警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