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陈玲

发表于 2017-09-10 22:51:03
1651 字 · 1664 阅 · 1 评 · 0 赞

——《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

2017-09-09

《郑伯克段于鄢》整篇文章只有720个字,今日再看,发现不论是人物刻画、谋篇布局、思想提炼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不断玩味。

1、  兄弟俩的争斗,是书中的一个热闹场面。

首先,共叔段忽略了郑伯的屡次让步这一“不正常”行为,反而步步逼进,说明他是个贪婪、狂妄、无谋的冒险家。

而郑伯对共叔段的步步逼进早有防范,却“欲擒故纵”,一再放纵共叔段的贪婪和狂妄,让其陷入“不义不暱”的陷阱。郑伯对共叔段的步步逼进当然有“不爽”,但文中一切的不爽都不是出自郑伯口中,而是出自周围人口中,看来,郑伯用“忍”这一心计,让周围人对段造成舆论围攻。这足以体现出郑伯的老谋深算、阴险狡猾。

另外,姜氏对自己所生的两个儿子,仅因为郑伯出生时难产,就偏心于共叔段,不顾长子继承王位的伦理道德,帮助共叔段夺权,使兄弟分崩,真是个昏庸、任性、无脑的妇人。

这里面的人物刻画,作者并没说郑伯是个伪善的君主,而是通过他的话、他的做法,让观众自然地体会出郑伯的伪善。作者既不着一褒字、又不着一贬字,却褒贬自在其中,这就是作为一个写作者要修炼的功力。

姜氏为之请制,是共叔段逼进的第一步。郑伯这边的反应是: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段再逼进: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郑伯这边的反应是: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段又逼进: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郑伯这边的反应是: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段再次逼进: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郑伯这边的反应是: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此时才真正下狠手,与弟弟共叔段刀光相见。

2、  灭掉共叔段后,郑伯通过与颍考叔一顿饭的功夫,作出了“悔”、继而“阙地及泉,隧而相见”的动作,这与之前以武力慎压弟弟共叔段,完全叛如两人,让我们再次看出郑伯的伪善。归根结底也是“成者王、败者寇”,打赢了,谈条件(我给你自由、放你出城颍,你替我树立“仁君”的形象)不费吹灰之力。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3、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体现出作者说事情极为客观、冷峻、入木三分的角度,可见当个史学家不是一般的修炼!

4、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事件描述在前面已经讲完了,这句话是作者加进去的一个主题提炼。加了这个主题之后,展示出了事件描述的意义,这篇文章才能算圆满收官。

5、从谋篇布局、行文结构上看,虽然这里面是复杂的政治斗争,但作者只着重选取了两个场景作特写,即:兄弟俩的斗争、郑伯掘地见母,用对话语言让人物的性格自然地展露。而性格又进而推动事件的发展波澜起伏,不仅让我们明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相关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进而感悟到郑国最高统治者内部夺权斗争的尖锐性和残酷性。这是非常难做到的功力。最后,“遂为母子如初”的结尾,也是很值得玩味的。客观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深入而不刻薄,是一个写作者应具备的思想修养。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