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羊

七羊

发表于 2017-09-03 20:01:22
883 字 · 12921 阅 · 0 评 · 0 赞

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理念,可以分成不同的知识,西方哲学家把知识分为感性知识、知性知识、理性知识。我国古代国学文化把知识分为道、法、术、器。而从知识获取和使用层面,又可分为通识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

通识性知识,类似于“常识”,是广大民众所熟知的,可能受所处的国家、地区教育环境,甚至年龄性别的影响,人们心中对“常识”的定义不尽相同,比如有人把分得清五谷六畜当做非常简单、正常的事,而有人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如果用集合论的方法解释,取人们掌握知识的“交集”为通识性知识。用统计学的方法,用“众数”来比喻这类知识。如“地球绕太阳公转”,“平行线永不相交”,“ 1+1=2”等等生活中常见而又常被忽略的知识。

专业性知识,更偏向于学术,往往是通过专门的学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研究等途径而获得的。掌握它的人往往有特殊的学习经历或研究兴趣,因而具有了其他人所不具有或不精通的知识。例如农人清楚地知道耕作与节气的关系并掌握大量的实践经验,数学家随手可写出欧氏几何的各种公理和定理,文学爱好者拥有胜于常人的诗词储备。这类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大动力,无论是提升社会生产力还是文化实力,甚至是维持社会日常运转,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识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既可以独立存在,同时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通识性知识可能随着时间的发展,变成专业性知识,比如考古的发现,在古人看来习以为常的事,考古学家却要在专著里大书特书。专业知识经过普及可能会变成常识,科普。而通识性知识经过提炼和升华,完全可以成为专业性知识。如,我房间的墙壁是什么颜色是通识性知识,可如果我发现红墙使我亢奋,绿墙使我放松,进而把这类知识推广给其他人,凭经过检验具有了一般性规律,可能就开创了心理学的一个下属分支,成为专业知识。

而延伸到人才培养、使用的层面,“专通结合,以专为主”又是国际惯用的说法。如,做为一名公务员或者企业行政人员,既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又不能忽视专业性和技能,专通结合,以专为主,才能既把握本系统、本部门工作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又能通晓本系统、本部门工作必须的专业性,从而把工作做得更为出色。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