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喜马拉雅FM上听了一场马云的关于时代变革的演讲,大致内容如下:
“很多人说,互联网在冲击各行各业,打击摧毁了传统商业,……
其实,真正冲击各行各业,冲击旧业,冲击传统行业的是我们昨天的思想,是对未来的无知,是对未来的不拥抱。
……这场技术革命,在未来的30年,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很多我们过去认为非常好的事情,很多我们认为是最佳就业机会的事情,都会被颠覆和改变,人类会失去很多的就业机会。”
……
我一点都不会认为这是危言耸听。
在我们身边,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行业、公司、产品、技术、生活方式,仿佛在一夜之间,以一种无法预测的方式,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万物互联,技术全球化的今天,变化与颠覆,已经无处不在。
-2-
一次购书经历,更加深了我这样的认识。真切地体会到了“变”与“不变”在身边的上演。
区工会推出了一项福利活动:每位工会会员可以用三本旧书换三张购书券,每张面额20元,可以抵扣现金到当地指定的书店去购书。
对于喜欢买书的人来说,这可是一件大好事。
虽然拿出自己的三本旧书有些依依不舍,但对新书的向往,让我很快就换回了三张购书券,逢人便炫耀加宣传,快去换吧,60元的优惠购书,太赚了!
而且,我还动了歪心思:如果能用别人的会员卡多换一些购书券回来,岂不更好。
然而,真正拿着换书券买书之后,我由兴奋变成了失落。
-3-
很久没有到这家书店买书了,自从习惯了网购,我已经很久没来过这里了。
上一次来书店,应该是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吧,来这里买字典练习册之类的。
如今,六七年过去了,书店还是老样子,甚至店里的布局和书籍的摆放位置都没有任何变化。
教辅类和儿童读物依旧占了店面的四分之三以上的面积,依旧在书店的黄金位置。当今畅销的的社科经济类图书仅仅占用一面墙壁的书架。
我径直来到这排书架前。
书店的书都是按原价售卖的,是多年的传统。
这个,我知道。
但是,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对于一个有着多年网络购书习惯的我来说,早已经没有了原价的概念。
因为从网上买书,从来都是打折的。实际的价钱用红色粗体字标注,下方那个小小的浅灰色的数字是原价,不仔细看很难看的清,而且,还用横线划过,代表这个价钱已取消。
书拿到手后,我更不会关注到封底标示的价钱小字。
我买的书价位一般在20元左右,所以我理所当然的认为,书的原价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今天,手里握着三张60元的购书券,我要盘算着这个钱怎么花。
每翻看一本书,我会自然地看一眼封底标的价钱,我这时才发现,我中意的书原价大部分都在50元上下,这大大超出了我的预算。
最终我只买了两本书:《医疗再造》和《麦肯锡说,未来20年大机遇》,一共94元。这两本书的代价是,用三本尚有保留价值的书换来三张购书券,外加34元现金。
今天,我才关注到,原来,书的原价是这么贵!
在柜台交钱的时候,我瞥到了书架上的一本龙应台的《目送》,好熟悉。那是我三年前就以打折的价钱买来读过的,这里依旧是原价售卖。
-4-
网络购书,不仅价格优惠,而且,主动权完全在买家,想买什么书,网上几乎都能买到,你可以选择版本、店家、价钱、到货时间……
即便有的书已经不再印刷出版,也有店家为你提供复印服务。
在商品稀缺、信息闭塞的时代,资源集中在传统行业,作为消费者,我们只能被动选择。
书店就这一家,书就是那么多,还有什么更好的书,在哪里售卖,不知道。
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从“被动选择”变成了“主动选择”。消费者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
想买什么书,只需要在网络平台的搜索框中输入书名,就可以轻松看到书的简介,优惠的价格,轻点支付,隔日送到家。
无论在被动选择时代,还是在主动选择时代,其实,人们的需求并没有变,变的是购买这些商品的形式。
在主动选择时代,人们像跑动的个体,无论当初多么强势的商家,也无法将他们控制在一个笼子里,将产品硬塞给他们。不改变,一样会陷入弱势的境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世界的变化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新的时代让很多人失去了机会,也同时诞生了很多新的机会。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恰恰是摆脱对昨天的依赖,摆脱对昨天思维的固化和不改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