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
在欧阳中石等众多书法教育家推动下,首都师范大学率先建立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中国书法教育体系,并成立了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欧阳中石在谈到书法教育体制时强调:“书法领域高端人才教育,文化内涵是重中之重。书法教育的中心不是技法,而是书法修养和书法文化的传播。作字行文应当体现时代精神。”
2.分类
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类。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书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3.历史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4.字帖
书法字帖,是用于写字临摹的样本。帖分两种,一种是石刻拓本,一种是墨本。
5.能力
书法艺术与能力培养,书法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对书法碑帖的临习首要锻炼的就是学生细微的观察力。古人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学生通过观察每个字的点画结构、用笔方法和特征,从而心摹手追,训练既久,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就会得到帮助
6.专注
学习书法,对一个人的专注力,耐力的培养也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孩子热衷于看韩剧、看美国大片,听流行歌曲。如果能够引导孩子在中国传统艺术投入足够的学习和关注,想沉迷网络、恐怖暴力等种种发生在青少年身上不良现象也许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一点一划,书大千气象;一撇一捺,展万家风采。这就是书法,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再到东汉、魏、晋的草书、行书、楷书……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里,书法犹如一个谦谦君子,一路翩然走来,在雪白的宣纸上,踏出了深深的文化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