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理发花了30元,网上买红米手机600元。记得刚毕业时,理发最多8元,但一个爱立信手机却花了2000多,而且还是很普通的款式。有的东西变的越来越贵,有的东西越来越便宜,这个世界变化的有点看不懂,与此同时,听一场讲座、或者听一场音乐会价格却越来越高。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经济学理论中,把这种现象叫做“鲍莫尔成本病”,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在1967年一篇研究经济增长的论文中提出来的。他建立了一个两部门宏观经济增长模型,其中一个部门是“进步部门”,另外一个部门是“停滞部门”,进步部门的生产率相对快速增长将导致停滞部门出现相对成本的不断上升。举个例子比如在表演艺术市场上,三百年前的莫扎特四重奏要四个人演,三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要四个人,音乐家在演绎莫扎特弦乐四重奏时的“生产”过程从未改变,“生产”效率也从未提高。那么,四位演奏家的收入该如何提高?——只能提高门票价格。同样,理发也是这个道理。根据鲍莫尔成本病理论,手机、冰箱、汽车等制造业都属于进步部门,而理发师、音乐家、大学教授等属于停滞部门。
那么,该如何治愈鲍莫尔成本疾病?
鲍莫尔教授认为,根本无法治愈,而且在未来我们的生活质量将持续恶化,因为与生活质量有关的许多服务将会变得更加昂贵,而批量生产的物品将会变得越来越便宜。当下,要说最热的技术名词那就是“智能机器人”了。在未来,机器人很可能将替代生产线上的工人,这意味着技术将使进步部门的生产效率继续提高。与此同时,技术还能够改造停滞部门。如果机器人医生、机器人律师等问世,那些原本收入高、属于停滞部门的工作,便会演变成进步部门。但毕竟有些工作机器难以取代,我想你肯定不会愿意花上千元去听机器人演奏的音乐会。
所以,未来的社会将会延续两大特点,一是广为普及的先进技术,二是大规模的“鲍莫尔成本病”现象。也就是说,未来理发会越来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