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父亲,一个对家庭有着很重责任感的男人,性格内向、沉稳,爱钻研善思考,作为家族里最大的孩子,在我前20年生命里,他一直是大家眼里唯一的偶像。
父亲生于解放前,在刚要高考时遭遇了文化大革命,于是十年动荡。可能正是因为在人格成熟关键期遇到了那场浩劫,导致他的性格变得小心、谨慎。文革后恢复高考,他第一个报名参加考试,异常努力学习,梦中都在解题,却名落孙山,这让他倍受打击,并暗暗让他下定决心要让自己的后代接受最好的教育。
上山下乡中,父亲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课余就钻研科学养殖,他教的学生不乏出人头地者,他养的鸡是十里八乡最大的。他还喜欢摆弄乐器,自己做了一把月琴,没事就去田间地头弹,正是因为这一点,吸引了我同样上山下乡的母亲。
返城后父亲闲不住,钻研起无线电,捣鼓捣鼓着就成了他所在单位技术部门的头头,后来还成了副厂长。这期间一直有人劝他从商下海,他为了家庭的安稳没有应允。我是家中独女,父亲非常在意我的教育,从小就反对我看最流行的港台电视,说“香港就是文化沙漠”,他会陶醉地念“斯斯佚干,悠悠南山”;后来春晚赵本山小品刚流行时,他却更喜欢陈佩斯的,说赵本山是“以残疾人取乐”。现在看来这些见解在我小时候都是大胆和前卫的。
父亲老了后没有太多兴趣爱好,也不喜交际,但他依然喜欢挑战自己,60多岁时还戒了烟。我常觉得他本应有更大的成就,但为了家庭的稳定、为了下面的弟弟妹妹而选择了安稳人生,以便更多照顾家庭和家族。他不是什么伟大人物,也没有发明什么,但在我心里却超过了一切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