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雅

琪雅

发表于 2017-07-25 09:56:26
1825 字 · 2436 阅 · 1 评 · 1 赞


最近文章《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女儿,他们爱我们吗?》很火,一位大学教授在文中讲述了三位优秀父母去探望三位优秀独生子女所遭遇尴尬的故事。

仔细阅读之后心情沉重,却也不禁要问:

为什么这些父母如此深爱他们的孩子,孩子却不爱他们?


01

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对父母在国庆长假带着好吃好喝去南京看望女儿,本想给她一个惊喜,却没想到女儿却指责父母不告知、不尊重她,并且以和同学外出游玩为由,把父母甩在了南京。父母委屈发问“我错在哪里?”

我在感叹女儿不理解父母拳拳爱心的同时,也很好奇这对父母:不打招呼就长途旅行去看女儿,不怕落空,这种笃定从何而来?

单就此事而言,这对父母并没有事先了解女儿的需要,没有事先和女儿商量。所谓想给女儿一个惊喜,其实是活在自己的思维里。不顾女儿的意愿,她会没有意见吗?

如果追根寻底,去探究以往与女儿互动的模式,这次的举动是否只是“略见一斑”?

其实,任何事情都没有对错,只有因果。面对孩子的无情,父母是否应该去思考今天的果,来自于过往的什么因?


02

第二个故事讲述的是,父母从内地来广州看望上大学的女儿,女儿很冷漠,“只顾玩手机”,理由是“有代沟”、“爸爸总是批评她”。父母感叹:“当年我们读书,有家人来探望该是多么高兴啊……”

一句“爸爸总是批评她”折射出了往日父女的关系模式。

我想请问父亲:你总是批评她,她会亲近你吗?谁愿意去喜欢一个总让自己不愉快的人呢?更何况照葫芦画瓢是孩子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她在你的批评声中长大,也学到了你对待她的方式,她对你冷漠,源于你过往对她的态度。

或许这位父亲会说 :打是亲,骂是爱,因为我爱她,所以才批评她。

没错,很多父母都这样说。但这只是过时的观念。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人性的了解也与日俱增。如果你爱她,你就应该在她成长的年代里去肯定她、鼓励她,送去她成长中需要的自信和愉悦。如果以往的你如此做了,那么今天的她还会对你冷漠、积极送你返程回乡、拒你以千里之外吗?

爱是一种平等的互动,是一种公平的情感交易,你以什么样的形式流过去,她就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回过来。


03

第三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去美国给女儿带孩子的单亲母亲,在美国的每一天都很难过,因为女儿、女婿很少与她交流。更有甚的是,假期女儿一家人外出游玩,把她独自留在家里。她痛苦发问:“我如此深爱的女儿,她爱我吗?”

一句“很少交流”揭示了家人互动的状态。这绝不是偶然,而是一种习惯。既然是习惯,那就是在天长日久中形成的生活方式。

我想请教这位母亲:在过往辛苦的养育日子里,你是怎样与女儿互动的?你是不是只顾埋头去细致入微地照顾她、包办了生活中的一切事情,让她一心只读圣贤书,却忽略了对责任的共同承担和情感的深度交流?

如果是这样,那就怪不得女儿,是你过去只顾埋头拉车,而没有抬头看路。

或许以往能干的你并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你也需要女儿的回报;或许你以为只要把女儿送进好大学、将来在事业上有出息,就是你给予她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假如时光可以从来,你再陪她重长一遍,但变换一种互动方式:

当你忙不过来时,你告诉女儿:妈妈需要你的帮助,抽空帮我倒个垃圾、洗下碗;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告诉女儿:妈妈孖身养育你不易,妈妈的能力有限,生活中的困境需要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当你身体不舒服时你告诉女儿:妈妈也有柔弱的时候,今天需要你的关心和照顾;当你面对孤独的时候你告诉女儿:妈妈也非常需要你的陪伴。那么,今天的女儿还会把你冷落在家吗?

当你了解到完整的人生不仅仅只有功课的上进,专业能力的高超,还有情感世界的丰厚,沟通交流的畅顺,你还会只以为,一味的将就和包办才是天底下最完美的爱吗?


04

三个故事揭示了三个关键词:亲子关系,养育方式,育子理念。

站在父母的角度,三个故事刻画出同一个核心:独生子女亲情淡漠,不懂得感恩,让父母们遭遇不解和心灵伤害。

站在独生子女的角度,三个故事暴露出另一个核心:父母并不理解孩子,给予的爱只是一厢情愿。

这让我不得不思考:爱是什么?


我从孩童时代走来,如今也是一位独生子女的母亲,与家人、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

爱不只是考虑自己的需要,还要考虑子女的需要;爱不仅是单向的给予,还是双向的流动;爱不是片面的强化,而是立体的丰蕴;爱不只是养育身体,还要养育心灵;爱不仅要把孩子培育成人,还要让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


什么是爱?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样的爱才能得到孩子爱的回报?

如果做父母的能认真思考并弄清这些问题,我们便会明白:为什么我们深爱着的儿女,却不爱我们。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