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人才辈出的社会中,为了能让自己在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职场中有一席之地,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良好的口才和演讲能力。
为什么拥有良好的口才对职场中的你那么重要呢?
我想问问大家,你是不是会很佩服那些侃侃而谈的人,因为你会发现这些人在任何场合都能滔滔不绝,谈笑风生。他们可以很容易地融入到一个团体中,并能在几分钟内与团体中的其他成员打成一片。你是不是也发现这样的人,各方面的能力也会更强,因为他们在与人沟通交流过程中,在给他人分享自己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也意外地从他人那里获得了更多自己能力外的东西,所以他们自身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持续不断的提升。
如果你现在觉得自己口才不好,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总是存在问题,那么考虑一下以下问题是不是原因之一呢?
1)在与他人沟通交流中,你总是与对方存在话不对题,无法深入探讨的问题。
这也许并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对方的问题。那你该如何改变与对方的这种沟通方式,让你们的沟通更有效呢?你需要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对方回答你提出的问题,而让你们的沟通可以更顺畅。比如你可以问对方是否可以回答自己一个问题"怎么样让自己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在对方同意的同时,你将第一个问题延伸到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哪些沟通方式更有效?"第三个问题可以问:"为什么你觉得这种方式最有效?"通过几个引导的问题,你就可以读这个有效沟通方式的建议活经验。
那么,如果沟通中是因为你的问题,而使沟通偏离主题时,那该怎么做?
那么你需要考虑的是你与他人谈论的话题和内容是否是他人感兴趣的,并且这个话题或内容是否对他人有价值。如果他人对于你所谈论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了解或者并不明白,那如何能让你与他人的沟通产生价值呢?那就必须将你的话题内容与他人联系起来,才能让他人产生共鸣,获得收获。
举个例子:现在你想与他人讨论与分享的话题是“克服负面情绪为什么那么重要”,那如果你把话题转为“如何克服负面情绪”是不是更合理呢?
因为前面你抛出的是问题,是为后续的“为什么那么重要”进行分析,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当听者将你抛出的相关问题联系到自身时,发现自己也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而现在又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反而会让问题把听者引向更强的自责中,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这就是所谓的鸡汤,一切问题点都说在点子上,却没有解决的办法。
后者”如何克服负面情绪”,从话题初始阶段就可以让听者知道,此次你所需分享的内容是“解决负面情绪的方法”,所以听者可能会考虑到你所分享的解决办法也适用于自己,就会有兴趣听下去,并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话题上,与你一起思考更多的可以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就是所谓的分享干货的提问方式产生的延伸性效果。
2)再来说说演讲的话题,对于演讲的话题和内容你需要考虑到的同样是你的演讲内容能让听者获得什么认知或者经验。
也许你会说如果你演讲的内容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如何能感动他人呢?这当然也是没有错的。那如果你换一种思维方式,如果你的演讲内容在感动听者的同时也感动到了自己,这样你觉得哪种方式更对人对已有益呢?
我们都是普通的人,因为普通所以我们是群居性动物。所谓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正是缘于这种群居性的定义。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有些时候,需要与他人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某种目的。如果你只站在个人的角度评估自己演讲内容的真正价值是为了感动自己再感动他人,因为在你不能确定可以感动他人的情况下,就很难保证他人就一定可以与你合作。
3)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你会不会发现他人对于你谈论的话题或内容心生厌倦,或者不削一顾。
那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你是否考虑过这也许是因为你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待人处事上存在问题,而使他人对你的人品产生了怀疑。
谈到为人处事和人品问题,让我想起了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塑造人格”的为人理念。稻盛和夫在他的多部作品中提到了“塑造人格”这个词,他在《活法》和《六项精进》中写到他为了将自己成就京瓷的成功经验与管理模式,通过建立盛和塾的方式分享给更多的企业管理者与经营者。就是因为他无私的干货分享与和善的为人处事方式,使他在日本社会中树立了强大的人格魅力。耄耋之年的稻盛和夫应日本政府邀请挽救频临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在一年的时间里,他用他的智慧将日航扭亏为盈,实现在了日航的再次启程。
当然不能说这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使他成功,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拥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使他与下属和同行间的沟通交流更顺畅,也使他在每一次的反思中有更好的改进预知。
以上就是今日的口才练习分享。 也很抱歉中间可能存在鸡汤的成份,但是通过不断的练习与反思,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把更多的经验整理成干货分享给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