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更年期撞上青春期,我们怎么办?
01
“我下楼散散步就回来!” 话音刚落,“砰”的一声, 孩子摔门而出。
我怔了怔,假装平静,继续写字。
鬼知道那一刻我多想拔门而出,把那个摔门而出的小姑娘揪回来。
表情毫无波动,内心风起云涌。
发生了什么大事?
孩子十点上完小升初衔接班回来,说饿了,找我要零钱下楼去买零食充饥。
没有答应她的要求,不答应的原因是前两天晚上孩子外出觅食时,让她独立点餐后她把钱随手就放餐盘放桌子上。吃完说走就走,第一天待她起身后提醒,第二天她仍然没长记性,把钱放餐盘里服务员直接给收走了。当时和她商定这事要“惩罚“她,周末两天零消费。要钱未果,女儿一边翻箱倒柜地从冰箱里找出一个元祖冰淇淋蛋糕,一边气呼呼地说:早上吃了几个抄手,我现在都快饿死了。不晓得是啥子妈,眼看着自己的女儿快饿死了也不管。
见我仍然埋头写字没怎么理睬她,她好像气不打一处来,把啃了小半截的蛋糕往垃圾桶一扔说“这个蛋糕难吃死了,吃也吃不饱”。
天,这是她平日最爱的那款。
终于,我开始质问她为什么如此不珍惜食物,不重视保管自己的东西,引导她回想为什么会有“惩罚”?
事实证明引导是无效的,质问更是火上加油。
因为我根本没有说完她就出了门。
我发现进入六年级后,许是孩子进入了青春期,脾气是越来越大,一言不和就生气使小性子。孩子的理想很多也很丰满,要当设计师要当上市公司老总要当导演和演员,但你叫她朝着目标为之奋斗的时候,她会反问:我就不能玩会儿么?我可不想当学习机器。可是亲爱的,你不是不能玩一会儿,你是已经玩得太久了。你开始试着当个见缝插针的教导主任跟她讲道理,温顺地时候孩子说妈你别说了,你说的我都知道。不高兴的时候,脸上大写的不服,有时还据理力争凭什么呀凭什么?
02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就是有时你以为是对孩子好,扮救苦救难大超人从天而降,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孩子并不领情。分析回想类似情境,我也不能说没有问题,有心烦时的冷暴力,对孩子的诉说不理不睬,对孩子的情绪未及时接纳,对孩子的缺点总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其实有时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想想怎么说,孩子更容易接受意见或建议。我认为当问题出现时我们要学会面对问题,一起梳理情绪,还原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冷静下来,不妨试着问自己4个问题:
1. 我在什么情绪之中?什么情绪?
2.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3. 初心是什么,我本来是想要什么?
4. 下一步,我能为此做点什么?
我那天就老老实实的在A4纸上一笔一划手书,其实书写的过程就是一个情绪平和,恢复冷静的过程。
我们常常以为是事件引发了情绪,其实是我们内心的看法引发了情绪。情绪只是信念的外在。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比如,那天孩子饿了,在不给零钱买东西吃的情况下,我可以把不愉快的情绪抛开,试着体察孩子假期要早起,睡不倒懒觉也没有什么怨言,坚持学习,说饿了的时候我主动找替代品,帮她在家里找点零食,问一下需不需要煮点什么吃的。孩子言行的过激反应也许是对我冷暴力的一个回应,想以此来引起我的注意。
这么一想的时候,我觉得孩子情绪的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我自己情绪的问题,激动是情绪的一种表象,冷静甚至冷漠也是情绪的表现。
03
当意识到大人和孩子情绪都需要管理,会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问题,学习不好都是因为负面情绪困扰,很少因为智力,家长内心的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只有当孩子内心夹角,才有可能吸引、沉淀、更改思考,才能有远见卓识,去发现和创造属于自己的优秀。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我们在观察孩子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内心与孩子内心分离出来。看到孩子的问题,我们要努力觉察到,究竟自己有多少恐慌、焦虑和害怕的情绪,投射到孩子的问题里面,从而构成了问题的所谓严重性。
家长应努力让自己做到:
尽量地冷静平和。
学习接纳孩子的情绪。
学会示弱。
引导孩子:
建立起积极的社会关系:能给意见的师长、朋友。
意识到不加防范的坏情绪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
思考未来,更早做人生的规划。
04
我相信,当身为家长的我们努力做一个情绪平和的人,对生活热爱对孩子理解,这份简单平和的快乐一定会感染到孩子,想想我们对孩子的初心,这时,不妨坐下来对孩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