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跳磴石的方法来进行文章的撰写。你可以任意挑选一个词汇,然后用这个词汇,联想并选出跟它相关联的8个词汇,然后将把这8个词和第一个关键词联合起来,分别造句,形成八个观点。将8个观点进行有逻辑的排序之后,分别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构成八个小节,成为一篇文章。
母关键词:端午
子关键词:气候 柳条 百草 五月五 神明 端午 粽子 游百病
气候
相传端午最早源于女蜗时代。女蜗重修四时后,发现每年五月五那天阳气最盛,之后阴气渐生,五毒开始活跃,鬼魅魍魉猖狂。因此人们需要在五月五之时,做好准备防止五毒及鬼怪侵害。
柳条
传说五月五日这天采当年新发柳树嫩枝,折断两把根部相向绑起,柳梢叉开挂在出入必经之处,防五毒、鬼魅。后来有了门户,改插在门户之上。现在我们这里端午这天将一枝艾草与一枝菖蒲交叉绑起挂在门上。
百草
人们除了采柳条驱邪,还在这天采百草。谁在这天采的草药种类越多越好,借用百草之气对抗将出现的五毒。人们在这天接触阳气最多的百草,谁的衣服上百草气息就越多,阴气渐生之后,穿这样的衣服就可减少五毒鬼魅的伤害。
五月五祭
五月五民间采柳条、百草、香囊、五色线等方式驱邪,从部族到城邦都在这天祭祀鬼神,以求保佑自己的族群邦国不受五毒鬼魅之害。
神明
在人类没有能力抵御大自然,人们期望用献祭的方式祭拜神明,让神明赋予他们对抗大自然的力量。
端五是怎样改称端午的
晋代《风土记》中“仲夏端午,端者,初也”古代“午”与“五”音同,字相通。端五又称端午。后来,因唐玄宗生日八月端五,避讳“端五”改称“端午”。
粽子的由来
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人们心里愿望,粽子本是普通食物。
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游百病
在贵州花溪一带,端午节时,大家不是忙着在家包粽子,而是把从山上采来的艾草、菖蒲、车钱花、牛耳朵香等草药放在洗澡盆里洗上一个澡。他们把这个习俗称作“游百病”,又叫“洗百病”。据说这个习俗是从东汉开始的,是为了纪念神医华佗。
贵州贵定在端午节下午,五点前后人们开始三三两两相约出门到街上游百病。六七点的时候街上摩肩接踵,比春节还热闹。游百病寓意游走身上所有病痛,余下的日子百病全皆消,一身轻快迎接夏天的到来。其实也是在阳气最盛的端午吸取更多的阳气抵御阴气带来的伤害。
端午是古代人们认识大自然对抗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