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荣强
我们平时人与人的交流也是如此,必须在别人的话语当中去提出问题,才能做到有话说,有互动。同时,我们经常在讲,讲话要有逻辑性。逻辑怎么来呢?主要就是提的问题之间,以及前面的答案与后面的问题之间,要有关联性,如果没有关联性,而跳跃性太强,那就没有逻辑性。
比如,我跟郑伟同学来一个对话,假设我不认识他:
“请问你贵姓?”
“免贵,姓郑。”
“在哪里工作?”
“华为。”
“华为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公司啊,主要是做什么产品的?”
“通信产品。”
“具体有些什么产品?”
“电话公司用的大型通信设备,还有个人用的手机,都有。”
大家觉得这个对话是正常的吧?当然是的,我的提问,都是基于他的答案顺着往下问的。下面,我们再来一次对话:
“请问你贵姓?”
“免贵,姓郑。”
“穿多大的鞋子?”
“43码。”
“结婚了吗?”
“结了。”
“喜欢吃重庆小面吗?
“喜欢。”
“你觉得苍井空老师如何?”
各位看吧,大家都笑了。为什么觉得好笑,是因为我的问题之间跨度太大了。如果平时你跟一个不认识的人第一次交流,他这样跟你提问的话,你一定会想:是个神经病吧?所以大家要记住,逻辑性就来自关联性。
再跟大家讲个笑话吧。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跟基辛格见面两个人聊天。大家知道,邓小平虽然到过法国、德国,但他自己也说,我不会法语、德语,他也不讲普通话,一辈子都讲四川话。当然,基辛格虽然会讲多门外语,但是不会讲中文。因此,他们两人聊天需要翻译。那天,翻译会在后边,可刚坐下,翻译就捂着肚子:“哎呀,我肚子不舒服,我要上个厕所,然后就走开了。基辛格跟邓小平两个人坐在那里,不说话尴尬呀,基辛格想,还是得找点话来说,不管你听不听得懂。他用英语提问,第一个问题,意思是:你知道美国第一任总统叫什么名字吗?邓小平当然没有听懂,但他想:人一见面,通常就会问你贵姓,他就用四川话回答“我姓邓”。美国第一任总统叫什么?华盛顿,我姓邓跟华盛顿谐音,很像,基辛格一听,对啊,他听得懂啊,他就接着问第二个问题,你这次到美国来做什么呢?邓小平心想,你问过我姓之后,肯定问我叫什么名字,他继续用四川话回答“小平”。英语的购物怎么发音?shopping, 基辛格一听,啊,行啊,能懂,是来购物的,那就继续问,你怎么把买的东西运回中国呢?邓小平想,你问完姓名,肯定就会问我今年高寿?他马上比个手势回答说“80”。哦,用“巴士”把东西运回去。聊到这个时候,翻译回来了,一看两人聊得挺开心,好,来,继续聊。两个人完全不觉得有语言障碍。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语言不通一样可以交流。当然,这是开玩笑。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基辛格的提问有些不合逻辑,第一个提问与第二个提问跨度太大。正常的情况是,你问人家是否知道美国第一任总统是谁?人家告诉你是“我姓邓(华盛顿)”,你该接着问,你怎么评价华盛顿呢?这样问才更符合逻辑。
当然,在较长篇与长篇的讲话时,我们不得不要跳跃,因为这一段的意思我已经讲完了。不过,你要跟听众交待,不能悄悄地,未经任何提示地跳过去。比如,一段话讲完,你说,这个问题我就讲到这里,下面我再讲下一个问题。否则,听众会感觉混乱,记笔记都没法记,感觉像看电视的时候出现的突破“跳台”一样。
如果各位在口才方面有遇到什么问题的,也可以加我微信13500352876(长按复制)进行咨询!
樊荣强是《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元写作》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