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暑假,面临孩子即将幼升小、焦头烂额的我因缘巧合阅读了《正面管教》。
读完《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曾经的我只认为孩子有问题,我需要更好的方式来教育他;即将升入小学的他如何过渡、适应,曾经的我总是因为他的闹腾、不自信、不合群而心烦、暴怒,继而会各种惩罚他,会在心里“这个孩子怎么这么难教,怎么这么不听话”。而这本书不管对于我自身的成长还是孩子的教育我都从中学到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在正面管教学习后的练习和践行过程中渐渐有了较深的感悟:
首先,这本书的理念来源于著名的个体心理学阿德勒,书中所倡导“和善而坚定”的理念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切实可行、易于践行并能养成习惯的育儿方式;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育儿方法,书中说到只有孩子感觉舒服了,才会表现好,只有在和善而坚定的教养环境中,才能培养愿意合作的孩子,最终赢得孩子,在我看来,是最好的“双赢”。
其次,作者告诉我们“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做他们自己,或者说如何做才算是做到正面管教呢?书中列出了4个标准:1、是否和善和坚定并行;2、是否能帮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3、是否长期有效;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其对应的是1、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2、和孩子的心灵纽带;3、惩罚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但鼓励则不然;4、孩子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承担责任、愿意合作……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根本没有做到或者不会做的,没有对孩子的尊重作为前提,一切所谓的教育都是徒然,不尊重孩子,自然经常看不到孩子的优点,继而就是指责、控制、惩罚,即便有时候看到孩子真的做的好的时候也是表扬而非鼓励,孩子得不到尊重,他的感受如何会好,试问一个整天感到不舒服、甚至糟糕的孩子如何会表现好,这如同当头一棒“不是孩子不好,是我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一个不被尊重的孩子如何和他人架构心灵的纽带、如何能有良好的品格、一个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如何会尊重父母、如何能会尊重、关心别人,如何会愿意合作,一个不愿意合作的孩子,亲子关系如何能“双赢”……
第三,书中说到“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有了对孩子尊重做前提,如何界定孩子的行为并解读行为背后的信息,书中列出了4个错误目的表,帮助我们更明了地区分和解读。1、寻求关注—对应的是只有得到关注,才有归属感;2、寻求权利(权利之争)——只有孩子自己决定的自由或权利才有归属感;3、报复—孩子没有归属感,至少他能让父母同样受到伤害;4、自暴自弃—很难或不可能获得归属感,孩子自动放弃。
当我们学会区分孩子这些不当行为时,如果能真正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也许许多我们认为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对于在育儿路上苦恼的父母来说至少多了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多了一个真正通往解决问题之路的方法。只有我们真正认识到孩子行为的背是在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的不当行为的处理方式就会不同,也会适时地反省自己的言行,也会修正自己招致孩子却反归属感和价值感的言行。
第四,《正面管教》提示了我们很多切实可行并易于练习的方法或工具帮助我们,这些工具(方法)非常实用,能帮助我们构建良性亲子关系;能帮助我们认识和处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帮助我们理解并施行助力孩子建立归属感和价值感;能帮助我们解读孩子不当行为的目的;并在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能帮助我们理解家庭对于孩子性格的影响、如何运用正面语言接纳孩子轻松育儿、能帮助我如何给孩子放手方面提示了好多好多能运用、践行的方法和工具:1),共情(认同孩子的感受);2),多鼓励,信任他并带着爱放手;3),给予关注(时刻让孩子感受到他们是重要的)、特殊时光&家庭会议;4),日常惯例表;5),积极暂停;6)让其参与家务劳动;7)修复三部曲(修复错误或关系)8),零花钱……
“共情”能感受到孩子的感受是认同、信任孩子的基础;鼓励、放手、是给予孩子信任、让其有成就感、价值感的前提;
通过特殊时光&家庭会议是孩子感受父母的爱、良好家庭氛围,拥有自由权的象征;通过和孩子商量、按照他的意愿制定的日常惯例表、做好零花钱的约定、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是培养孩子自律、勇于承担责任的好方法;积极暂停&修复三部曲是处理自我和孩子情绪、做好发生摩擦后与孩子的情感链接、仍然爱的最好用的工具……
《正面管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不可多得的好书,推荐大家在以后的育儿路上,多多阅读和践行,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切实可行、能帮助绝大多数的父母和孩子的不可多得的养育方式,我希望有更多如我一样的家长接触和学习,更多如我家孩子一样的孩子们不再用一生寻找自我而痛苦,在其中受益,做他们自己,父母和孩子“双赢”,孩子们赢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