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要讲一个大家困惑的问题。有同学跟我说,开始的几节课觉得自己进步非常快,但到了后面,就开始有些困难了,觉得自己的进步慢了,甚至停步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告诉他,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高原效应。高原效应指什么呢?按专业的解释来讲,高原效应是指在学习某个课程的过程中,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下降趋势,但通过调整心态、方法后,又出现了奇迹般好起来的现象。
大家也许去过高原,或者在电影电视里面看到过高原的图景,形象一点来讲,高原有点像梯形,由底部往上走的时候,是陡峭的山坡,你感到上升得很快。但是,一旦你进入“高原平台期”,你就会感觉进步慢,甚至没有进步,要想再进一步,感觉很吃力,很难。原因很简单,就象高原有一个平台一样。
对于这种状况,我们不用担忧,也不要气馁,你只要坚持,这个平台期很快就能度过。当然,我们在此阶段,也不可懈怠,不可得过且过。
《礼记》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是孔子说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当学生的,越学习越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缺的东西很多。而当老师的呢?越教越发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还有不清楚的地方。你看,孔子在2500年前就看懂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今天有这样的体会,再正常不过了。
孔子接着也告诉了我们怎么办。他说:“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什么意思?就是,你知道不足,就能够自我反省。当老师的知道自己知识还不够清晰,那就努力精进,把学问做得更好。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讲过类似的道理。他画了一个圆圈来帮助理解。把一个人已有的知识视为圆圈内的,而不知道的知识就是圆圈以外的。如果我们所学的知识多了,圆圈增大了,就会发现一点:圆圈的周长增加了,也代表了我们会感觉到,不知道的东西似乎越来越多,显得自己更无知了。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也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有记者在问他对自己巨大的科学贡献有什么看法时,他谦虚地说:“真理就像大海一样,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这既是谦虚,也是牛顿心态的真实写照。他是天才一样的人物,但他最后依然为“第一推动力”所困惑——究竟是谁首先推动了地球让它转动起来?他最终的答案是:上帝。
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到自己的不足,说明你是真正的进步了;如果你还因此而变得更加热爱学习,说明你已经觉悟了;如果飞越平台,超越了高原效应,说明你已经成功了。
有同学曾经问我,练好口才的秘诀是什么?我就告诉他,三句话:练习,按正确的方法练习,按正确的方法坚持练习。
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21天的重复会形成初步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练习,练习,再练习!要练好口才,别无他法。
如果各位在口才方面有遇到什么问题的,也可以加我微信13500352876(长按复制)进行咨询!
樊荣强是《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元写作》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