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早晨吃了什么?”
“哦,在早餐店,喝了一碗粥,外加一笼汤包子。”
“那粥碗的图案是什么?”
可以肯定,绝对大多数的人,是答不上来的。你在喝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去看碗一眼,只顾着喝粥,赶着上班或上学。写什么,靠“有心生活”。时时有心,处处有料。
一句话:用心挖掘生活,不愁没有东西写。
1、
“写什么”vs“怎么写”,哪一个重要?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到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教士问上帝: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在哪里?上帝带教士进了个房间,里面有一口煮饭的大锅,一群人团团围着。他们每人手持一把汤勺,但汤勺的柄太长,盛起汤来送不到嘴里,十分别扭。因此,尽管锅里山珍海味颇多,他们却只有挨饿。这就是地狱。上帝说。接着,上帝又把教士带进另一间房子。这间房子和那间几乎一样,也是一大群人围一口锅就餐,每人的汤勺柄也是那么长,但他们却吃得井然有序,乐在其中。原来,他们是用长长的汤勺互相喂着吃。这就是天堂。上帝说。于是,教士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的寓意:你要远离地狱,必须先成为别人的天堂。使用长勺,给对方喂吃。
在我看来,要让读者喜欢你,不离弃你,必须有吸引力的材料。大锅里的饭,就是材料,即:写什么。没有材料,有长勺又有何用?长勺就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了。
在写作中,“写什么”是最重要的,是文字的根基。
2、
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只为得到要“写什么”。这个场景,你也许不陌生。对的,这是每个作者最为头痛的一个的问题。
可我们的生活却是平淡如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性格鲜明的人物,真的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去写的。即使虚构,想象的翅膀也打不开,因为生活的平淡,不能给予强烈的感官刺激,没法产生写作的冲动。
不知道“写什么”,是作者没有找到方法,思维上遇到了瓶颈。怎样去找素材?生活一切都是很平常的,好像都没有什么值得去写,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记录。那就从自身挖掘。把自己挖深,把自己挖细。
挖掘自己,还要学会制造材料,做生活的有心人。心里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正如一个孕妇,在大街上,她所见的,似乎满街的都是孕妇。对点滴事情,要保持一个敏锐度,从多个角度去想。即使再平常的事情,也能想出个不同平常来。
怎样挖掘自己?
你身上有伤疤吗?如有,看看在哪个部位。仔细看看这个伤疤的大小、形状、条纹、颜色等。看着这个伤疤,你肯定能想起这个伤疤是怎么“有的”。关于这个伤疤的故事,肯定能写出来,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写完伤疤的故事,你此时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有人会说,身上没有伤疤,那写什么?你身上皮肤光洁如镜,也许没有伤疤,我羡慕嫉妒恨,对你。你可以看看爸妈身上,有没有伤疤?去写写他们的伤疤的故事,怎样?
一个关于伤疤的故事,你对人生的感悟,这些真切的文字,不需要编造,“写什么”不再是你头痛的问题了。
写“伤疤”,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自身,有很多东西,值得去写,值得去挖掘。
3、
要把“什么"写具体,必须勤于观察、放飞想象。
观察,很重要。有了观察,能把事物写具体,因为动用了五官。大家不要轻视了五官的作用。我们人所接受的信息,全部来自”五官“,别小瞧了这些”官“。所见、所闻、所嗅、所听、所感,让我们立体的接收信息,消化吸收整理成文字。
仅仅是写具体还不行,那还要形象生动。怎样做?想象。想象就是把所见事物,在描写的基础上,抓住特征,运用比喻或拟人,让被描写的事物活起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还要学会,从现在,联想到未来。从此点,到彼岸。
观察、 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的提升,让我们有更多的”什么“值得一写。
说“写什么”重要,不是忽视“怎么写”。有了东西可写,剩下“怎么写”的问题,相对来说就好办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