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老师讲的课一堂听下来意犹未尽,而有的老师讲的课听下来确是哈天连天。记得我高二的时候很喜欢历史,那时候会考考了96分,那位历史老师的名字至今印象深刻。
隆中对
有一次他讲了一个诸葛亮关于隆中对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是诸葛亮为刘备撰写第一篇公文,诸葛亮从全局的角度全面的分析当前国家的内忧外患。先是分析曹操和孙权强大对他们不可冒然行动,紧接着又分析荆州和益州有机可乘的情况。最终为刘备打开了一场战役的入手点,也为最终平定天下打下来不可磨灭的基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汇报情况时的思维缜密,这篇思维缜密的文章有什么方法论我们可以提取?
我们先不忙于揭晓答案。看看我们日常生活中有遇到的一些情况。
之前逻辑思维第四季罗胖录制的节目,一节将近一个小时视频,听的时候感觉头头是道,但听完后回想刚才说了些什么,却发现大脑一片茫然。似乎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又丝毫什么都没学到。罗胖后来自己都发现这样的问题,最终在逻辑思维第五季改为每天按8分钟左右的音频方式呈现。
好的东西是共通的,下面我们一起分析下如何打造一篇让人容易理解报告总结。
自下而上总结归纳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说服别人不可能一上来就抛出观点或者结论,比起观点或者结论这种个人取向主导的内容,显然我们更愿意接受的是事实而不是观点,就像有人说今天天气好热啊。你会怎么想?很明显对于一个25度天气刚踢完一场球赛的人确实很热,而对于这个时候电影院里面看电影的人就明显没那么热了。所以为了说服别人认同我们的观点,第一步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详尽的搜集事实信息,而不是带有主观色彩的观点信息。
比如很多婚恋平台,在需要填写自我介绍的时候,一般都会分几个不同领域的内容让你填写,如:家庭情况,职业规划,情感经历等。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如果一个人一会说东一会说西,一大段文字看下来很难抓到终点。最终不知所云,但如果这样分类清楚的进行描述,就会让人读起来很轻松,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
比如一个男生介绍自己时候说:个子高,长得帅,有人情味,逻辑能力强,待人和气……
看过后你会有什么感觉?10分钟后你还会想到什么?
但如果我们稍作一下修改,改成:
外貌:个子高、长得帅
性格:有人情味、待人和气
头脑:逻辑能力强
是不是感觉一目了然了?很明显一堆罗列在一起信息价值不大,而信息的分类才是提供价值的开始。就像大家也许听说过有个职位叫做数据挖掘一样。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是需要分类的,人类不是机器,只有符合人类逻辑的东西才更便于记忆。
当然分类以后的信息的根本目的还是为我们最终的决断与想要说明的观点或者结论服务的,正如上述男生介绍那样,有了清晰归类与判断女生很容易做出一个最后的选择。
如何证明观点
相信很多人看到了结构化思维益处,可能有人会想可不可以把上述内容倒过来,先说结论呢?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个观点说:有必要废除价格管制,让市场回归应有的样子。
然后我们要做的是分别从过去与现在价格管制前和价格管制后发生的一些变化,说明提出的论点。而这里分出的价值管制前和价格管制后正是符合了归类分组的特点,做到了相互独立,无限穷尽,让读者一目了然。具体说明时候我们可以进一步通过近些年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来论证问题,做到形式上以下证上,逻辑方面递进。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实行价格管制之前,人们买电冰箱洗衣机,自行车,甚至粮食都需要凭借粮票这些钱以外的东西,东西虽然是便宜,但就是买不到。而如今这些都不管制了,我们却可以以相对于当今收入很低的价格买到这些,很明显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价格管制废除之后明显提高了。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如果要证明一个正确的结论,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总结归纳为四个字:论证类比,也就是说。结论先行,以下证上,归类分组,最终内容上通过例如时间维度,事件重要程度这些方面进行逻辑递进。
说服别人的关键
上面依次说明了结构化说明的一些技巧,但决定一篇内容能否激起消费者共鸣还需要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就是读者视角。
如同买东西一样,决定一个销售能否卖出东西的本质表面上看似乎是能说会道,这些话术层面的东西,其实稍作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本质其实是考验销售人员资源匹配的能力。正如我们很难让一位没有汽车的人买车险一样,我们如果想完成某件事达成目的,首先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对方需要什么,而不是我们自己需要什么,而这些在近几年看来变的至关重要,比如小米,一切产品都是从一线用户那里获取信息,避免了设计出来的产品不是消费者想要的问题。
回归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想与合作伙伴进行一次商业谈判,压低货品进价格。如果从我们自身角度出发就是降低进货价会提升我们公司的利润,对我们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更有好处,但是我们要明确一点,这些内容是和供应商关系不大的,这时的供应商其实更关心的是,为什么要降价?降多少?降价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
所以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才便于产生最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