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高手

沟通高手

发表于 2017-05-08 14:14:06
1325 字 · 1775 阅 · 0 评 · 0 赞

BKP0Bf

作者:樊荣强

听明白人家的讲话,一定要具备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力又包括多个方面,比如直觉、想象、类比、整合、洞察、解释等,前面也提到过台湾大学哲学教授傅佩荣先生的观点,就是要理解对方的讲话,必须做到“三个知道”:知道人家说了什么?知道人家为什么要这样说?知道人家是怎么说的?我来解释一下,看看我的理解力如何。

第一,人家说了什么?这其实还应该包括人家想说什么,说出来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说出来。我们自己有体会,其实心里的话,很难用语言全部、完整、真实地表达出来。沟通理论中,有一个漏斗效应。说的是,一个心里想的,我们姑且认为是100%,说出来的可能只有80%,别人听到的可能只有60%,理解的只有40%,真正接受和执行的可能只剩下20%了。沟通是不是真的好难?反过来,我们要想理解别人的讲话,真的很不容易,因为对方想说的有些没有说出来,而说出来的,可能并不是他想表达的。因此,我们必须努力通过他说出来的,尽量弄清楚他想说什么。

第二,他为什么要说?这其实就是弄清楚人家说的理由。有些时候,对方会直接表明,他为什么要说这些;有时候他不说出理由,甚至故意掩盖真正的理由,编一套别的理由来忽悠你。你也不必认为世道艰难、人心险恶,虽然人心隔肚皮,但你一定要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多数的人都是真诚善良的,奸诈小人、残暴恶人还是少数,你不一定有运气遇得上。所以我们还是不必时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坦坦荡荡过日子最轻松快乐。

不过,别人为什么要说,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说的背后的理由,我们很多时候还是得靠自己的理解力来猜一猜。跟大家讲一个语言学的道理。我们平时讲的话,其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的,一类是评价性的。可是我们经常忽略或并不明白这个分别。

我们来做个游戏,大家说我在干什么。(我把头一偏,压在讲台上面的一本书上。接着同学们说,樊老师在睡觉,樊老师累了,樊老师在想事情,樊老师不舒服……)你说的也许是对的,但是,我要告诉你们,你们全都错了。我这个动作其实就是把脑袋压在书上。我这句话是描述性的,不可否定的,除非说我脖子上的这个玩意不是脑袋。你们使用的都是评价性语言,评价就包含了主观的猜想、臆断,很容易偏离真实的状况。

平时我们说“对事不对人,不要搞人身攻击”,很大程度上就是叫我们慎用评价性语言,比如,你写了一份材料交给老板,老板不满意,他说,这个材料写得不好——这个是描述性的;他接着又说,你怎么对工作这么不负责呢!这就是评价性的,对你的人身进行攻击。也许你是非常用功的,听了他这话,你心里一定火冒三丈。

第三,人家是怎么说的?这也是理解力重要的方面。以前我讲过,说什么永远都没有怎么说重要。当然,这里的怎么说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理性层面,即是采用的什么叙述逻辑与方法;另一方面是感性层面,就是讲话的态度、情绪等等。

总之,理解人家的讲话,一定要做到尽可能知道人家说了什么,想说什么,说出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说出来,他隐藏了什么,他说的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他想达到什么目的,对我们究竟有什么意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那也就理解得差不多了。

1F415F7F86149BEDC6467C6CC8C3C57D

如果各位在口才方面有遇到什么问题的,也可以加我微信13500352876(长按复制)进行咨询!

樊荣强是《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元写作》的作者,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口才干货的生产基地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