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课文学写作009
有戏剧感的日常生活
1、
有戏剧感的生活,才有活力。
无论凡人,还是伟人,每天的主旋律就是四个字:吃、喝、拉、撒。不管你多牛逼,还真没法离开这四个字。不对吗?
我们每天过得很平常,每天经历的都是一些琐事。如何把“吃、喝、拉、撒”这些琐事,写出有戏剧感呢?让故事情节有转折,让人看了就会说:“真想不到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这故事太令人不可思议了”……现在的读者很拽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吸引不了读者的注意力,他们会瞬间抛弃你的文字。
有戏剧感的文字,才能吸引读者。
2、
什么是戏剧感?故事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有转折,有波澜起伏。
看图:
设置障碍,主人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解决了问题,实现了目标。这样的故事,才有读者喜欢。你别觉得很low,看不起套路。就连好莱坞大片,也是这个套路来写的。放下你的“高大上”,跟着我的套路走。
你,每天必须进口,那就是'“吃”。只要是人,或大餐,或小点,或夜宵。这样的琐事,也能写出戏剧感,可能吗?
我来给你设置戏剧感:
早餐店,你选了荷包蛋和白粥,只想吃个清淡舒服(目标)。吃了几小勺后,粥里居然有一只死蟑螂(障碍)。恶心之极。挑出蟑螂,装着没有看见,继续吃?找老板去理论,索赔?你还是决定去找老板索赔(解决问题,即努力)。店里的老板来了,是一位残疾女青年,很靓丽,看上去约莫二十七八岁,摇着车子,来到了你的跟前。你火气瞬间没有了。以后的日子,你每天还是来吃早餐,你每天刻意观察那位残疾姑娘。越看越喜欢,单身的你,决定去追求她。一天,你鼓起勇气,向她表白,她笑得很灿烂。她告诉你,她的孩子都2岁了。你很难过,非常失望。而你每天还是来早餐店,为了只是看那残疾姑娘。有一天,残疾姑娘领来一女孩,说是她的亲妹妹,给你牵线做媒(结局)。
我这是在编小说?给平常的琐事,加点盐,加点调料,戏剧感就来了。我们来看看莫怀戚的《散步》,是怎样加油盐酱醋的?
3、
每天饭后的散步,有什么好写的?不就是走走路,写出戏剧感,可能吗?
一家四口出来散步,很是幸福温馨。在选择路的时候,出现了分歧(障碍),一老一小。老的是母亲,小的是儿子。怎么办?“我”还是决定走大路,为了母亲。可母亲也决定走小路,为了她的孙子。就这样,问题解决了,障碍消除了。“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比刚来的时候还温馨。
如果没有“分歧”,散步就没有戏剧感了,就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散步。没有什么可读性,读者肯定不买账的。
要把琐事写出戏剧感的关键一点:必须精心设置出一个障碍。这个障碍能推动情节发展,能引出文字的“亮点”。
4、
有戏剧感的琐事,才有代入感,接地气。
附录:
莫怀戚《散步》(有删减):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