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题记
1827年3月26日,在一场夹杂着雪花的暴风雨里,在电闪雷鸣中,一位伟大的天才离开了人间,他就是德国杰出的音乐家——贝多芬,享年57岁。
贝多芬的整个人生就像是一个雷雨天,他的一生都经历着坎坷磨难,然而苦难孤寂的生活没有打垮他,他始终坚定地守望着自己的信念,在孤独并失聪的境况下,顽强地遵循着自己艺术的箴言——用苦难来赢取欢乐,创造出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巅峰,无人比肩!
充满艰辛和苦难的童年经历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科恩附近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家庭。父亲是当地碌碌无为的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平庸而又酗酒;母亲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
贝多芬没有家人的呵护,也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贝多芬刚四岁时,父亲就一连几个小时把他关在琴房里,或给他一把小提琴,让在房间中苦练,繁重的学业把他压得透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曾对音乐深恶痛绝,甚至于差点彻底放弃,但常常遭到父亲的打骂。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贝多芬显露出了音乐上的才华。
波折的求学经历
1781年贝多芬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学习钢琴和作曲,贝多芬还跟弗兰兹·安东·里斯学习小提琴,在新老师的指导下使得贝多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就跟随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列里等人学习。
痛苦经历
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耳聋症越来越严重,耳鸣不分昼夜地折磨他,他的听力越来越差,内脏的疾病也让他痛苦不堪。对于这种情况,他选择独自忍受,一连好几年都没有对任何人讲过。他对生活的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1801年贝多芬钟情的女子似乎是丽塔·圭恰迪尔,他那支著名的《月光奏鸣曲》因题名给这位女子而流传于后世。而这位女子1803年11月嫁给了加伦贝格伯爵,贝多芬饱受折磨的心灵遭此重大变故后,他的精神濒临崩溃,差点自杀。他那百折不挠的顽强性格阻止了他,不允许他在磨难与挫折面前低头。
1815年贝多芬的弟弟卡尔因肺结核逝世,遗留了一个儿子。贝多芬将自己对弟弟的满腔温情全部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但他的侄儿却辜负他的信赖,不按贝多芬给的规划去做,反而做相反的事,更加堕落了,这个可怕的打击重创了贝多芬脆弱不堪的心,让贝多芬差点为此送了命。
1813-1817年贝多芬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8一1827年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后世的影响
贝多芬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因此他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人物评价
这是一个被命运玩坏了的,最终耳聋的音乐家,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这个表面狂傲的人,在事实却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音乐家最重要的器官损坏了,他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他的弱点,只好选择离群索居。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都没有。但是,贝多芬接受了现实,承受了上天给予他的痛苦的命运。因此他也成为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身为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正直真诚的大师——贝多芬,因为是他,教会了我们如何生,如何死。
——罗曼·罗兰《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