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立平

白立平

发表于 2017-04-30 23:16:23
1416 字 · 1558 阅 · 2 评 · 0 赞

11I58PIC6JV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兴盛的时代。

他,立志研习医药,一生勤奋,是德才全尽的医学大家。

他,无意仕途,专心立著,留下了《千金方》等诸多著作。

他,践行“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的健康观,修得百岁高龄。

他,就是药王——孙思邈。

 

博学精思 扶伤济世

 

孙思邈自幼聪颖好学,7岁读书,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在当时被人们称作神童。他研习老子、庄子学说,精通道教、佛教、诸子百家学说。因为从小体弱多病,“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磬尽家产”,十八岁时,立志学医。

 

年幼时博览群书,为日后的医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孙思邈从收集民间验方开始,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同时为人治病,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后隐居山中,采集草药,研读古代医书,反复临床实践,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他倡导建立妇科、儿科,创立了“阿是穴”,发明了手指比量取穴法,他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

 

大医精诚 厚德济生

 

《大医精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医德思想的重要论述,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孙思邈所著,也是他一生精诚于医德医术的写照。在当代,我国的中医院校从业人员仍沿用其用作医学誓言,把它当作行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

 

《大医精诚》从医技、医德两个方面对为医者如何治病救人,约束言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医技要“精”,“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医德贵“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另外,文中对医者如何面对病人,如何行为举止,都有很详尽的描述:“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

 

著书立说 成果斐然

 

孙思邈是我国医药学发展史上的奠基人物。他一生致力于医药,行医,采药,临床试验,总结后著书,直到终老。他一生著书八十多卷册,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为深远。两部著作共60卷,药方论6500首,是孙思邈从药物的采集,炮制到性能认识,方药的组合配伍到临床治疗,孙思邈参考前人的医药文献并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证心得写成。书中对妇科、儿科、伤寒、诸风、内脏、解毒、针灸等都有详尽的描述,

 

之所以称为“千金”,源自孙思邈对生命的敬畏。“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名“千金”。

 

值得说明的是,如此珍贵的医学文献,传入了日本韩国,很多方剂被其窃己有。很多方剂被制成成药,获得专利。

 

其他著作如《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都是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医学文献。

 

通晓养生 寿逾百岁

文献记载,孙思邈的生卒年有两个版本,分别是(541年-682年),(581年-682年),不管哪一个是正确的,孙思邈是一位年逾百岁的养生达人是肯定的。他在百岁高龄时,仍能视听不衰,手不释卷,这和他通晓儒家道家佛家的养生智慧和中医学的养生理论,并身体力行分不开。

 

他在《千金要方》中对食疗、养生、养老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中的“养生十三法”想必当今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详:“发常梳,目常运,齿常叩,漱玉津,耳常鼓,面常洗,头常摇,腰常摆,腹常揉,摄谷道,膝常扭,常散步,脚常搓”。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孙思邈就是这样一位知行完备,德才兼济的医药圣贤之人,他留下的医学思想和医药学的经典著作实在值得我们后人景仰、研究和发扬。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