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下,打在窗台上,在这个寂静的凌晨,叫醒了早睡的我。这被雨声修饰的早晨,勾起我多少莫名的愁绪和别情?
第一,走完呆萌写作最难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如何克服呢?
我觉得是写作的时间和平静的心境。由于个人的原因,无法在繁杂的工作生活的间隙来写作,我需要一个相对没有干扰的时间和平静的心境。还好,我有早起的习惯,可以利用早上这段“黄金时间”。
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首先,在写作方法方面:樊老师是很会总结规律的老师,写作方法都是一些“干货”,他提出的“钻石法则”等方法看似浅显,很容易被人一带而在过。参加学习以前,没有方法,思维很混乱,不知如何写;所谓“实践出真知”。我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一路走过来,我已经把这些方法植根在我的身体里面。
其次,在能力方面:参加训练后,我会灵活的运用这些方法写作,努力做到“下笔如有神”。
最后,在写作心态方面:我想是信心吧。他来源于哪些方面呢?第一,名师指导。第二,方法得当。第三,写作实践。
为何能取得收获和突破?
第一,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
第二,同学间不断的鼓励。
第三,自己坚持不断的努力。
有什么意外之处?为什么?
首先,惊喜。回顾自己在呆萌写的所有文字,我很难相信这是自己的“杰作”。
其次,信心。坚定继续写下去的信心。
最后,感恩。老师的教导,同学的鼓励,值日生的付出。
有什么遗憾?为什么?
第一,精益求精。无法去追求每篇的精益求精。每天只有在各方面寻求一个平衡,循序渐进的锻炼。
第二,未能全部完成。前面三天,到了一个无网络,时间安排很紧凑的环境,没能顺利的完成这三天的作业,不过接下来我会补上。
这次活动带来什么启发?
首先,写作是有方法和套路的,还需要不断的专研。
其次,我是没有顺利坚持完成21天的那一位,坚持是要有勇气和毅力的。
最后,如果樊老师的写作方法是人的骨头,还需要有人生阅历和知识积累才能有“有血有肉“。
关于写作的下一步打算?
第一,继续跟老师学习,加入进阶班。
第二,注重自己文,史,哲等方面知识的积累,研究名家名篇里的“门道“。
第三,把写作当作是总结学习心得,整理思路,加深理解的一个工具,让它伴随我一直走下去。
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用一句话概括:改变自己从写作开始。
外面雨声越来越大了,我很喜欢宋朝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生命终究要结束,当我们到了暮年,你我会有怎样的心境听雨话写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