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懐

释懐

发表于 2017-04-17 06:18:48
1030 字 · 1206 阅 · 1 评 · 0 赞

前段时间得到新开了个专栏叫熊逸书院,大概了解了下这个专栏的内容,里面提到的书籍多半是古文。什么春秋、左传之类的文人著作。我对这些竟然也颇有兴趣。这让我想起了读书的时候我对文言文其实是喜欢的并不是拒绝的,虽然那个时候是为了背书,但是文言文字里行间透漏出的那种历史事实却引发了我的兴趣。从而对历史更加好奇,到底在几百上千年前发生了什么?如果我在当时会是乱臣贼子还是悬壶济世武功高强的大侠呢?这貌似扯的有点远了。这个专栏其实很有趣,能够带我走进历史省去精读这些古籍的时间,而如果要我去读晦涩难懂的古籍,我想这是不可能的,而现在我不需要花多大精力和时间就能精读这些书了。

他这篇文章讲了春秋记录的赵盾弑君案和关羽夜读春秋的故事。春秋是孔子写的,而左传是左丘明写的。这两本书虽然都是编年史类型的书,但是对于事情论述的方法却不同。春秋记录事情比较简单不带评论的,无论多大的事在春秋里都是一笔带过,比如,某年某月某国攻打某国赢了。而左传则记录的比较详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都比较详细的记录了下来,比如春秋对于赵盾弑君仅仅一笔带过,而左传则详细说明了当时的情形,为什么说赵盾弑君,从左传得知其实弑君的并非赵盾而是同宗亲戚赵穿所杀。赵盾其实是一位好总理而他的君王也不是什么好鸟还一心想要迫害赵盾,无奈之下赵盾走上逃亡之路。还没有逃出国界它的君王就被人杀了。当时的史官恰好是为中国奠定直笔基调的董狐,虽然真凶并不是赵盾,但是在董狐看来,赵盾作为国家的总理,凶案发生之时仍在国境之内,按规矩应当为此事负责,这就好比现在但凡出现什么重大事件的时候,总会有些看似不相关的官员被撤职或处罚。他觉得当时赵盾回来后并没追究凶手,大概也就由此推测赵盾在心里是认为夷翱是该杀的,赵穿杀的对。既然赵盾以行动透漏出这种心里,那就可以说赵盾就是弑君的凶手,这也算是一种诛心之论了。作者最后总结的时候说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由董狐以来的直笔写史传统追求的是政治正确,而不是客观事实。孔子虽然惋惜赵盾,但显然同意董狐的意见。

如果只读春秋来看赵盾这事的话,一般人肯定就会认为是赵盾亲手杀了夷翱。而正因为有了左传丰富详细的记录让我们对这件事更加了解,从而对待这事的看法也就相应有了转变。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有些事情你可以相信,但是不要确信就是那样,因为你并没有真的看到,你仅仅是从别人那里得知,可能别人是带偏见告诉你的,可那不一定就是客观事实。所以,以后看人看事不能太过片面,不要轻易的下结论贴标签。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