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陈玲

发表于 2017-04-16 22:34:43
3003 字 · 1641 阅 · 0 评 · 0 赞

写于2017-4-11

这是一个讲述犹太人生活、爱情、战争题材的故事。

故事背景:意大利,二战前后。

主人公三个人:圭多(犹太人)、约舒亚(圭多和多拉的儿子)、多拉(圭多的妻子,意大利人)

写作特色:

1、 整体来看按时间顺叙写法。全篇构思精巧、语言幽默风趣。每隔几分钟冒出一个让人紧张又兴奋的事件,节奏明快,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

2、 伏笔:开书店(开始失败,才会出现后面一系列的结果:才会去酒店当服务生,才会遇见德国医生,才会在集中营里成为服务员了解到更多事情),圭多骑马闯入宴会厅使故事进入高潮(白马王子接走了公主)紧张而充满戏剧性。

3、 暗喻:身上印有颜色和文字的白马走入宴会厅,有种喜剧效果,同时又暗喻了有更严重的事情将要发生(马身上印着“当心犹太马”,那么犹太人就更危险了)。

4、 幽默:多次偷换帽子(每次都有它的作用,为找工作、为体现圭多如同魔术家的预言本领、带来更多幽默)、打碎的鸡蛋(两次出现多拉的官员男朋友鲁道夫被鸡蛋砸头上)、猜谜语、做游戏。

作为战争题材的电影,一般都极为沉重,很多经历过集中营生活的人出来后,回忆起往事都极为痛苦,但在这里,整部影片几乎看不到哭泣、阴郁,只有笑声、游戏,所有苦难、惊恐、甚至死亡,都处理得如此诙谐、机智、幽默,这是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一种最为可贵的人生态度。

特别元素:吟诵诗歌、开书店、玩魔术、猜谜语、听音乐,这些都体现出犹太人智慧、有修养的特征。特别是圭多和约舒亚玩的1000分游戏,更是这个故事的升华。而另外的:野蛮人、枪炮、毒气、沙发套、肥皂(德国纳粹把犹太人的皮肤做沙发套、脂肪做肥皂),则反映了当时二战德国人对犹太人的种族迫害至深。

故事概要:

1、圭多和朋友两人开着一辆破旧的车、吟诵着诗歌,进入故事场景。

2、汽车刹车坏了(气氛紧张),冲到了山下,还好只挂了一车树叶,却反被当作国王巡视的车受到热烈欢迎,并让出宽阔的通道。

3、车停下修理,圭多到路边洗手,遇到在一所教会学校任职的多拉想帮学校烧掉蚂蜂窝,反被蚂蜂咬了,从楼上掉下来。圭多冲过去救了多拉,走的时候拿六个鸡蛋(悬念、伏笔)。

4、圭多和朋友找到叔叔,住下。去工商局申请开书店,可工商局长不予理会。圭多不小心推倒的花盆掉在了刚走出去的工商局长的头上。圭多跑下楼道歉时,将鸡蛋放在局长帽子里(应该是故意的),结果局长戴上帽子的时候,破碎的鸡蛋从他头上流下来。

5、书店没开成,圭多开始找工作,他去应聘酒店服务员,需要一顶新帽子,他偷换了一个老板的新帽子。出门遇见工商局长,圭多在逃跑途中骑自行车速度太快,撞到了多拉的怀里。

6、圭多在酒店做服务员,和一位德国医生相互轮流出题猜谜语,将德国医生没吃的圭鱼、红酒、蔬菜沙拉给了土耳其客人吃。(展现出圭多的智慧,他在集中营里做服务生的经历也就有了理由。为后面集中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虽然前后场景完全换了,但人物相同,不会给人断层感。)

7、为了与多拉见面,圭多冒充督察去学校检查,展示了表演小丑的喜剧才华。多拉和鲁道夫去看歌剧,圭多在歌剧院热切地注视着多拉。剧终离场时下雨,圭多趁机开车接多拉离开。在雨中圭多铺上红地毯为多拉撑伞,送到多拉家门口。被圭多换帽子的人从旁边经过,圭多说此时如果有一顶干的帽子就好了,那个胖老板走过来把圭多的帽子换了(像魔术师变戏法一样,呈现出喜剧效果)。

8、多拉的官员男朋友鲁道夫自作主张,在酒席上宣布与多拉订婚。此时,圭多端着餐盘撞到了一把椅子,他低头在桌子底下收拾洒落的食物,多拉在桌子下吻了正在打扫的圭多,并让圭多带她离开。圭多真的做到了,他骑着叔叔的白马进入宴会厅,把多拉接走了。(马出现,立即派上用场,而马身上的字,又预示着有更严重的事情将要发生。)

9、圭多把多拉带走,他们结婚了,生了约舒亚,顺利地开了一家书店。可是他和约舒亚在街上看到“犹太人和狗不得入内”的招牌,战争场面即将拉开。

10、在约舒亚过生日这天,多拉带着外婆来看他,发现屋子里乱糟糟的,圭多、约舒亚、圭多的叔叔都被德国人抓走了。多拉为了跟圭多、约舒亚在一起,也坚决要求跟他们一块去了集中营。

11、为了约舒亚能活下去、并保护他幼小的心灵不受战争的摧残,圭多象喜剧演员一样编着故事,说他们在和德国人玩一个游戏,在游戏里,约舒亚要躲起来,不被德国人发现就能得分,他们的得分达到一千分就能赢,奖品是一辆真坦克。

12、圭多不停地给约舒亚信心(给儿子带吃的、讲故事、说把人当沙发套和肥皂是不可能的事),鼓励儿子坚持下去,他们的得分排在第一,很快就能得到一辆真坦克了。

13、圭多还找机会用广播向多拉喊话,给多拉信心和勇气。而圭多的叔叔被德国人带去洗澡,临死之前,仍极有修养地安慰旁边摔倒在地的德国女士:“您没事吧?”

14、德国医生因为工作而来到集中营,在军人宴会上见到了当服务生的圭多。德国医生很想帮他,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最后痛苦流涕,却只能用猜谜语的方式,表达对圭多的关心、歉意、以及对战争的深恶痛疾。

15、圭多把约舒亚带去了宴会,和德国孩子一起吃东西,他告诉约舒亚,那是个沉默游戏,一个字都不能说(因为被认出是犹太人将立即处死)。可作为服务生的圭多端食物给约舒亚时,约舒亚不经意说了声“谢谢”,被德国人发现,危急时刻,圭多马上用意大利语教所有孩子说“谢谢”,才化险为夷。宴会后,圭多在收拾餐具时,还不忘将广播里的音乐换上意大利民歌《船歌》,并向广播转向集中营的监狱方向。这首曾经响在他和多拉定情之夜的歌曲,令在女牢中的多拉听得泪流满面。

16、宴会后,回家的路上,圭多抱着睡着的约舒亚,一路走着,似乎前方尸骨满地,又像是梦境,但其实是圭多的预感。

17、终于有一天,圭多和他的伙伴们看到德国人都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东奔西跑,而且还把犹太人装上卡车。听室友说德国人战败了,他们想毁灭证据,被装上卡车的犹太人都有去无回。

18、圭多害怕也被装上卡车,他想逃过这次抓捕,他们就能自由了。圭多把约舒亚藏在一个铁箱子(垃圾箱)里,告诉约舒亚这是最后的游戏,他必须呆在里面绝不能出来,直到外面一个人也没有了,才能出来。

19、然后圭多系上儿子的套衫和围裙装成女人去找多拉,可是没有找到。圭多告诉被装上卡车的人出去后马上跳下卡车,否则会被杀害,这导致他自己被德国人发现了。

20、圭多被德国人用枪押着,经过铁箱子的时候,圭多笑着对儿子做了个鬼脸,像小丑表演一样,同手同脚大步前进,极为滑稽。

21、走过铁箱子,圭多被押到集中营偏僻的巷子拐弯处,只听到一排枪响声,画面定格了。只有德国兵从巷子里走出来,圭多没有再出来。

22、德国人仓皇逃走后,剩余少数老弱病残的犹太人出来了,走了。这时,约舒亚才出来,在集中营的广场上走着,一个人也没有。

23、不久听到呜呜的汽笛声,接着一辆盟军的坦克开过来,约舒亚兴奋极了,真坦克!太帅了!一个美国士兵把约舒亚抱上坦克,带他回家。

24、约舒亚在回家的路上,从旁边犹太人的队伍中发现了妈妈多拉,母子俩相遇,激烈地拥抱,约舒亚兴奋地说:“我们赢了!我们终于赢了!我们得了一千分,可以坐真坦克回家了!”

25、最后一句旁白,是从约舒亚的角度说的:“这就是我的故事,这就是我父亲作出的牺牲。”可以看出,故事是以约舒亚回忆的角度来写的。而在他的回忆中,父亲给他留下的,确实没有战争的阴影,而只有乐观、豁达、机智、幽默的美丽人生。这是圭多的,也是约舒亚的美丽人生。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