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5-03-26 00:47:04
1512 字 · 64 阅 · 0 评 · 0 赞

[C@2b7baec_1733680851518

文/申艾之

“抓住思维训练就是抓住了写作训练的牛鼻子。樊老师的大作讲的就是思维训练,操作性强,写得太好了。梳理了自己的读书笔记,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或写作者从中受益。”

这段来自贵州某中学的特级语文教师田老师的评论,精准点出了樊荣强《元写作:学校里没教的写作方法》一书的精髓——以思维训练重构写作底层逻辑。

在传统写作教育重技巧轻逻辑的背景下,樊荣强以“元写作”理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不仅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方法论革新,更为学生和写作者打开了一扇通向高效表达的大门。  

一、思维训练:写作的“牛鼻子”与“隐形翅膀”  

樊荣强提出的“元写作”,本质上是将写作视为一种系统化的思维训练。他颠覆了传统写作教育中“重文采轻逻辑”的认知,强调写作是“提问-回答”的自问自答过程,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大元问题框架,引导写作者从混沌的灵感中抽离,构建清晰的内容脉络。例如,在撰写一篇议论文时,传统方法可能侧重辞藻堆砌,而元写作则要求先明确问题及表现(“是什么”),再剖析其发生的原因(“为什么”),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怎么办”),这种结构化思维使文章兼具深度与逻辑性。  

这种思维训练的价值,在于突破写作瓶颈。许多学生和写作者常陷入“拼凑字数”“跑题偏题”“逻辑混乱”的困境,根源在于缺乏系统化的思考框架。元写作通过强制性的提问与回答,将抽象的写作过程转化为可操作的步骤,正如一位读者在书评中感慨:“原来阻碍我的不是文笔,而是未被点破的思维盲区。”  

二、方法论创新:从“文字堆砌”到“思考外化”  

《元写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樊荣强不仅提出“元问题”这一哲学层面的概念,更将其转化为可落地的工具:  

1. 结构化思维模型:通过“元问题”拆解复杂思考,将抽象内容转化为逻辑链条。例如,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时,先定义环保的现状(“是什么”),再分析生态危机根源(“为什么”),最后提出具体措施(“怎么办”),使文章条理分明。  

2. 批判性思维培养: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写作者需不断质疑既有观点,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这种思维模式不仅提升写作深度,更锻炼了独立思考能力。如林占熺教授通过“元问题”探索菌草技术,最终实现科研成果的全球推广,正是批判性思维的典范。  

3. 跨场景应用能力:元写作方法适用于学术论文、商业报告、文学创作等场景。体制内工作者反馈,运用该方法后公文审批通过率提升40%;自媒体人则称爆文产出效率翻倍,印证了其普适性。  

三、教育革新:填补传统写作教学的空白  

《元写作》的出版,标志着写作教育范式的迭代升级。传统写作教学多聚焦语法修辞等表层技巧,而樊荣强将目光投向写作的本质——思维与表达的统一。

他提出的“冰山式积累”理论(即通过持续提问深化素材理解),与韩浩月重写故乡记忆的经历不谋而合,强调写作不仅是文字游戏,更是对生活肌理的精确丈量。  

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提供了大量实战案例和练习设计,引导读者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思考。例如,通过模拟“马蝇效应”激发创作动力,或借鉴钱七虎院士的科研精神构建写作逻辑,这种启发式学习模式让方法论真正“活”了起来。

正如书中所言:“写作的终极意义,在于通过思考与表达,实现自我与世界的对话。”  

结语:让思维照亮文字的星空  

《元写作》不仅是一本写作指南,更是一部关于思考的启蒙书。它用“元问题”这把钥匙,为写作教育打开了一扇新窗,让思维训练从“隐形的翅膀”变为“可见的阶梯”。

对于学生而言,它提供了突破写作困境的实操工具;对于写作者而言,它是一场思维与表达的深度对话。正如那位语文教师在评论中所期许的:“愿更多人从中受益”——这或许正是樊荣强创作此书的初心,也是《元写作》真正的价值所在。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