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老子·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三句话不离“无为”,说明他把“无为”视为自己思想的根本。
本章依然谈的是“无为”,不过,内容上有些扩展,尤其是讲如何“有为”,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结果。
老子讲“无为”不是啥都不作为,啥都不追求,他某种意义上讲,是把“无为”当手段,“有为”才是他的目的。这一点上,他与佛祖有不同,佛说我啥都不追求,只要活着就行了。
这一章的开头,老子为自己订立了一个人生目标,也可以说是给帝王的一个建议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让自己的作为看上去没有什么追求,也就是不再刻意得到什么,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第二,让自己的工作看上去没有什么事情可干,有那么一点无所事事的样子,往深一点讲,就是不要无事找事,瞎折腾;第三,让自己吃的东西不再讲求味道,仿佛失去味觉,也吃啥都可以饱肚子,引申为不要贪图骄奢淫逸的生活。
如果要再进一步,那就是八个字——大小多少,抱怨以德。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不再计较个人得失,大小多少都无所谓。尤其是,对别人的抱怨,完全地接受。
这里,所谓“抱怨以德”要特别说明一下,它不是“以德报怨”的意思,这两个词有明显的差别,而且老子不同意“以德报怨”。
“报怨”与“抱怨”,是两个不同的词儿,现代汉语也有区别,“抱怨”是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报怨”则是指对别人的怨恨所做出的反应。
老子在第79章里说:“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以仁德来回应别人对自己的仇怨,怎么可以让自己觉得公平呢?老子的态度是“司契”,即按照契约来应对别人的仇怨——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一切按规矩来,按契约办,如果你还有怨愤,我理解,我包容,仅此而已,不可能你伤害我,我还要对你好。
接下来的话就好理解了。老子讲具体该怎么办?他说:
图谋困难的事情要从容易之处着手,从事伟大的事业要从细微之处着手。为什么呢?因为: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微处著手。虽然这是一个循环论证,但它强调了必然性。
由此,老子得出一个结论:圣人开始的时候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而最终却能成就其伟大的事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轻易地给一个伟大的承诺,必然是不大可信的;如果把一件事情想得太容易,做起来肯定困难重重。所以,圣人总是把事情看得都很困难,最终做起来才不会觉得困难,因为一切都在预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