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老子·第五十五章】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玃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讲的话,有的时候还可以理解,但是,有的时候实在让人匪夷所思,无论如何都是很难接受的。比如本章,老子一开头就讲:
一个懂得天道又尊崇人世规则的人,就像一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这个比喻还算不错,我可以理解,但是他下边所讲的婴儿的特点,完全是违反常识的:
毒虫不蜇他,猛兽不扑他,鸷鸟不抓他。他筋骨柔弱却能把拳头握得很紧;他不懂两性交合但是生殖器官却常常勃起,显得精气十足;他整天哭号嗓音却不会沙哑,甚至像天籁之音一般特别和谐。
大家看看,老子对婴儿的描述是不是违反常识?如果你养过孩子,你就知道,小孩子是很脆弱的,是很容易生病的,因为婴儿以及儿童的免疫系统还远远没有发育成熟,很容易被细菌和病毒感染。
当然,老子说的并不是孩子容易生病,而是说毒虫、猛兽、鸷鸟不会伤害他。这种情况我们只是在电影里面看过,在神话或者童话故事里面,某个被遗弃在荒野和森林里边的婴儿,不会被猛兽伤害,甚至还会保护他。
我猜想,老子把得道高人比喻为婴儿,大约只是要借用婴儿天真无邪的气质,来帮助读者加深对所谓“含德之厚”的理解。
比喻总是蹩脚的,这也许算是一个例子,我们不必过分较真。
下面的话,才是老子所要说的重点: 懂得与自然达成和谐,就是理解了永恒不变之道。理解了永恒不变之道,就可以达到明察的境界。做有益于生命的事情,就会让自己吉祥如意。如果意念能够驱使气息,那就是真正的强大。
在这里,老子跟我们指出了一条如何变得强大的路径,以及四个步骤:知和、知常、益生、心使气。
很多人以为,老子在这个地方讲的是养生之道,其实老子依然是在讲政治哲学。任何一个王朝,都有一个由弱变强的过程,也不可能世世代代永远传下去,而没有终结的时候。因此,当一个王朝变得很强大,也就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老子说得很婉转,也许是故意借用人生哲学,来表达政治哲学吧。
老子最后说:“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不论是人还是物,一旦变得强壮,就迈上了衰老之路;一旦开始衰老,就等于背道而驰,背道而驰注定很快就会消亡。
关于写作,我认为老子“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的一种追求。古人说“文如其人”,指的就是字里行间一定会透露出作者的人品。如果我们摒弃一切俗念、邪念、恶念,以赤子之心写文章,即使没有什么高超的技法,也会赢得读者的感动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