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09月09日《新经济》 记者 樊荣强
去年底至今年初,一篇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可以说是深圳人失落感的一次总爆发。
按深圳人的标准,珠海可谓早已被人抛弃。
作为特区,珠海虽然与深圳同年同月同日生,但由于其区位的劣势和战略的失误,在整个珠三角经济高速发展的上个世纪90年代,珠海陷入一种边缘化状态,没有能够进入主流的经济发展圈。
在1990年代深圳一鼓作气地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珠海却在歧路彷徨,以至城市失色,经济失速,人心失向……
然而,随着香港与内地CEPA的签订,港珠澳大桥项目的推进,以及将于11月6日至7日在珠海举行的“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系列活动,珠海再一次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
“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系列活动期间,将发表《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珠海宣言),并举办“世界工商界领袖论坛”、“世界经济发展与企业信用”和“世界经济发展与中国”主题论坛以及“粤、港、澳投资环境推介和经贸洽谈会”。
有专家预言,一个珠江西岸大发展的时代正悄悄地来临。而许多有利于珠海再生与发展的机会正在不断呈现。
珠海,有没有资格和实力引领“珠西时代”呢?
到珠海采访,刚进入市区,记者就被从眼前一晃而过的红色双层大巴上的一句广告语—“许珠海一个未来”—所吸引。
原以为这是珠海市政府的一个公益广告或宣传口号,后来记者到珠海西区采访,在珠海大道的路边看见一个单立柱的广告牌上也写着这句话,仔细观察,才发现这是珠海市目前开发的最大的三个楼盘之一“华发新城”的广告语。
房地产复苏
著名的巨人大厦烂尾楼依旧默默地躺在珠海市中心漂亮的街道边,现代化的街道上突兀立着一栋栋烂尾楼,乃珠海的一大城市景观,仿佛用那段痛苦的泡沫历史不断地向世人发出警示。
别的城市不是没有烂尾楼,而是没有珠海这么多。据了解,全广州市8个老城区范围内共有烂尾楼57宗,但遍布珠海各个区域的烂尾楼项目达92个,停建深基坑17个,烂尾面积达到300多万平方米,一半以上为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商业建筑。
当然,烂尾楼的存在并不能阻挡珠海房地产市场复苏的冲动。
3年前,珠海市政府宣布全面停止商品房的开发,只搞城中旧村改造。然而,今年开始抵挡不住市场的压力,终于在5月29日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地产项目开工(复工)管理的暂行规定》。珠海适度放开房地产市场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有近80个项目申请开(复)工,已批准了20多个项目进行开(复)工。
如果港珠澳大桥是一根杠杆的话,那么它首先撬动的则是珠海房地产业这一经济板块。各大楼盘售楼部的小姐们都说,近段时间好像多了些来自香港的看楼人。珠海目前已经形成了购房者外地占四成、本地占六成的消费比例,种种迹象显示,购房者的总量将会大幅上升,而本地与外地的比例恐怕还会有大的变动。
港珠澳大桥未建,房地产已经先热。珠海房地产商们现在要做的是,收拾心情,准备钱袋。
目前,珠海市占地4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楼盘有三个,一是海怡湾畔,二是五洲花城,再就是华发新城。
据华发新城的开发商珠海市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华发新城位居珠海西区的入口,是珠海西区目前惟一的大型楼盘,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由刘太格等国际大师或国内一流专家担纲小区规划、园林设计、居室设计等,希望将它树为珠海房地产的标尺和榜样。自今年初以“许珠海一个未来”为主题的广告铺天盖地轰炸以来,赢得大量“眼球”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少珠海市民的议论。
在售楼部门前,刚看过楼的谢先生指着广告牌对记者说:“何谓‘许’?也就是答应、承诺。珠海的未来应该由谁来承诺?当然是珠海市政府。由一个房地产公司揽了大任,我不知是房地产公司越位,还是政府缺位。不过我也清楚,广告语应该有点夸张,我也是冲这广告语的大气而来。事实上,它折射出了珠海市民一种普遍的心态:经历由盛而衰的珠海,而今确实需要有人出来承诺并引领一个美好的未来。”
向西 再向西
今年初的中共珠海市委四届七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方旋提出了“城市西进”战略。一时之间,“城市西进”成了珠海人谈论最多的新名词之一。随着讨论的深入,人们发现城市化离不开工业化,于是4个字逐渐演变成了8个字—“城市西拓,工业西进”。
“城市西拓”指的是调整城市发展布局,使地处珠海西部的城市化水平较低的金湾区和斗门区加快城市化进程;“工业西进”则要使这两个过去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区尽快转变产业结构,通过加快工业化步伐来摆脱落后面貌,从而在总体上壮大珠海的经济总量,提升珠海的综合竞争实力。
西部地区土地面积为全市的2/3,人口占全市1/2,珠海市委副书记余炳林表示,珠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难点在西部,潜力在西部。
说起“城市西拓,工业西进”战略,不能不让人想起10多年前珠海就提出的西区发展战略。
珠海西区,曾经点燃过不知多少珠海人和南下淘金者的梦想,但他们的梦想几乎都在这里折断了翅膀。
1986年,波兰著名经济学家彼得·萨伦巴教授到珠海讲学时说:“珠江三角洲目前港口基地分布不合理。东有深圳、维多利亚,西有湛江,中间却留了一个大缺口。这一缺口应由珠海去填补。珠海今后应向西部地区发展,在高栏岛附近海域建设深水港,以港口为龙头带动经济发展。”
这番话刺激了时任珠海市市长梁广大的想象力。1988年他提出了“以大港口带来大工业,以大工业带来大经济,以大经济带来大繁荣”的战略构想,将开发高栏、西区的设想提上日程。1988年9月,珠海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后市区的发展逐步向西推移,开发西区。”在高栏岛海域建设深水港,开辟一个能源、化工、钢铁等重工业基地。通过这些大项目的建设,为珠海经济腾飞插上强劲的翅膀!
“今日借君一杯水,明日还你一桶油”—这个极具震撼力的口号,是以创建白藤湖农民度假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钟华生担任西区区委书记兼区长时所创,令数十万不管有“水”还是无“水”的人,加入了西区“以水换油”的淘金者行列。钟华生曾在1992年珠海市人代会议上豪迈地预言,10至20年后,“珠海西区将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国际大港口。”
然而,10年过去,珠海对西区已经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进行建设,虽然形成了目前包括机场、港口、珠海大道等一大批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但是大工业、大繁荣的景象至今尚未出现。
10年前大跃进式的西区开发,令饱受泡沫经济之苦的人像发了一场噩梦,而那段历史几乎成为一个政治笑话。现在,珠海市再提“城市西拓,工业西进”,再把西区看成是珠海的希望所在,这又会成为另一场美梦吗?
历史似乎在轮回,但西区已今非昔比。
梁广大的政治遗产
谈珠海的发展,有一个人永远都不可能绕过。在珠海的采访过程中,这个人的名字总是不断被人提及,他就是在珠海为官16年的前珠海市市长和市委书记梁广大。
梁广大已于1998年卸任,但历史仿佛注定了他将永远是一个受争议的人物。
对梁广大的功过评说,记者听得较多的是否定,且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说梁广大的想法太超前,以至于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令珠海市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一是说梁广大将在珠海办厂投资的门槛设得太高,以至于将不少打算落户珠海的“三来一补”企业和有点污染的企业赶去了东莞等地。
有人甚至尖刻地说:超前一步是天才,超前两步变蠢才。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这样的评价显然有失公允。“应当历史地看待梁广大当时的施政”,珠海某房地产公司一位市场研究经理郭先生指出,“今天大家讲珠海的环境好,其实环境应当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天然的,一是人工的。梁广大的思路是,珠海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须对优越的天然环境进行改造与保护,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没有大港口,就无法引进大项目,无法形成大经济格局。这个思路今天来看仍然是正确的。而且珠海是完全按照国际标准来保护环境,规定了在800平方公里之内不能搞有大烟囱的工业。难道这也应该受指责?”
2003年7月28日,珠海市香洲区举行的大型项目签约暨工业园区奠基仪式上,区委书记黄晓东在列举了珠海特别是香洲区的资源、区位、人才和环境优势之后,特别强调,“环境优势是珠海最大的优势。”
环境竟然成了最大的优势!此语境中的“环境”显然不是单指天然的环境。这不能不让人感叹:人们一方面在批评梁广大的超前,另一方面也在享受梁广大的福荫。我们不能不承认,珠海目前优美的居住环境,优越的投资环境,正是梁广大最大的政治遗产。
“从某个角度讲,珠海只剩下环境了。如果环境没有了,被破坏了,珠海就什么也没有了。”郭先生对记者如此感叹。
顽强地再生
因为珠海本是一个封闭的小小渔村和军事禁区,所以当它成为特区之后,一直都向往着走出去,与世界联系在一起,与世界同步。可是,这条出走的道路实在太曲折,珠海所遭受的挫折实在太多了。珠海机场、珠海港、广珠铁路、伶仃洋大桥等几个被称为珠海命运工程的项目,既显示了珠海人的梦想、追求与自信,也让珠海人历经了磨难。
1997年10月22日上午,斗门县斗门镇小赤坎一片欢腾,随着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手起剪落,宣告广珠铁路正式动工兴建。1997年12月30日,珠海至香港的伶仃洋大桥项目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立项。伶仃洋大桥的起步工程淇澳大桥早已于2001年完工通车。然而这两个项目很快就陷于停顿。
而建设得更早、堪称国际水准的珠海机场于1995年正式通航后,因不能充分发挥效用而一直饱受外界责难。珠海港建设10多年来一直修修停停,最初设计的10万吨级码头至今未见踪影。
珠海很久以来都想将自己与香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83年,当香港合和集团主席胡应湘提出修建港珠跨海大桥的构想后,珠海人很快做出了热情的反应,自掏腰包600万元完成了伶仃洋大桥的论证与设计,并于1997年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立项。可是,亚洲金融风暴令这一差不多水到渠成的项目停顿了下来,一沉寂就是好几年。
2002年初,胡应湘再次向香港政府提出了修桥建议,迅速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热烈反应。粤港两地政府高官都在不同公开场合表示支持建桥,去年年底,时任总理的朱钅容基访港时宣布中央政府支持兴建港珠澳大桥。于是,一座珠海人期盼已久的连接珠港的大桥呼之欲出。
记者去珠海市政府采访,看到在市政府大楼的底层大堂,当年制作的伶仃洋大桥的规划模型依然静静地摆放在那里。玻璃盖上一尘不染,想必每天都有人负责清洁吧。记者呆呆地站在这个承载着珠海人的追求与梦想的模型面前,为这个宏大的构想以及珠海人的执着致以深深的敬意。
当记者从珠海回到广州,得到消息,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批准了新的港珠澳大桥方案,如果顺利的话,2006年就可建成通车。对此,听说珠海方面表现得出奇地低调。也许是因为伶仃洋大桥被彻底否决而有些失落,也许是因为对于建造这样一座大桥的好处他们曾经表达够了,现在不想再说什么,更不需要欢呼雀跃。
“如果港珠澳大桥早10年建好,珠海在珠三角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以及自身的产业格局绝不会像今天这样。”一位珠海市民发出这样的感叹。然而,历史不能假设。毕竟,今天的珠海终于获得了一次再生的机遇。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确定建设,珠海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海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珠海市交通局局长黄悦松表示,前几年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的大项目今年开始全面启动,珠海市将投入巨资,打造一个现代化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黄悦松说:“江珠高速公路已完成前期准备,即将动工,将于2005年建成通车;广珠铁路将正式对外招商,年内确定动工方案;与香港和黄集团合建、总投资17亿元的两个5万吨集装箱码头正由专家组论证;沿海高速公路珠海路段也将在年内开工,估计2006年全面通车。”
近来关于珠海的好消息接二连三,而经过几年沉寂之后的珠海,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战略,决不允许坐失良机。
珠海,你准备好了吗?
深圳因香港而成为特区,珠海因澳门而成为特区。深圳依托香港已经发展成为与广州并驾齐驱的珠三角轴心之一,但澳门至今也仅仅是作为珠海的背景而存在,两者并没有出现经济上的融合、协调及共同繁荣。
澳门本来就是边缘化的,一直也有“大香港,小澳门”的说法,澳门经济结构与经济总量都不足以支撑珠海的发展,依托澳门的珠海自然也逃脱不了边缘化的命运。当特区泡沫渐渐消失之后,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边缘化的珠海在世人面前。
然而,还原这个真实的珠海,的确需要几分残忍。
珠海被拿走了什么?
“马太效应”是十几年来经济学界经常提及的,它的原创者是美国著名科学家罗伯特·默顿,他阐述这一观点时引用了《圣经》“马太福音”第25章中的两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嫌贫爱富。
梁先生是一个爱飞车的大男孩。他曾在广州电脑城卖过电脑,后来建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做生意的同时,他跑到珠海参加赛车,几年下来已经是一个经验老到的赛车手了。当珠海获得F1主办权时,他激动了好多天;当听说主办权最终被上海拿走,他又为珠海难过:“国际汽联就是嫌贫爱富,珠海现在有点像被人抛弃的二奶!”
“如果说赛车运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顶皇冠的话,那么,一级方程式赛车(F1)就是皇冠上的明珠。”梁先生引用一位行家的话说,F1和奥运会、世界杯被称为世界三大体育盛事,一个城市要争取奥运会和世界杯的主办权要比引进F1困难得多,而F1一旦引进,每年都会有一次比赛,这远比一次性的奥运会或世界杯划得来。“举办一次F1赛事,可以为举办地带来不少于一亿甚至两亿美元的综合收入。”
珠海于1993年便举办汽车街道赛,可谓是中国赛车活动的发祥地。1998年,国际汽联将珠海的名字列在了1999年的一级方程式大赛的赛程上。但是,珠海赛车场有瑕疵,要继续投资完善。很不幸,因投资方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影响,后续配套工程欠8000万元的投资,致使F1举办权两个月后就被取消,打破了珠海欲举办中国首个F1大奖赛的梦想,比赛地转到了马来西亚。
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城市趁机盯上了F1,大肆投资赛车场,纷纷向国际汽联表达了要在2004年前后举办一站F1的愿望。2003年4月1日,F1终于与珠海擦肩而过,国际汽联将2004年F1中国站的举办权交给了上海,珠海赛车场3亿元的投资回收因而变得遥遥无期。珠海市委副书记余炳林表现很坦然:“珠海的失利,固然十分遗憾,但更值得我们反思。说到底,F1申办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经济实力。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才是唯一出路。”
除了F1,珠海航展的主办权差点也被上海拿走。
令珠海人有所安慰的是,2003年5月12日经有关部门批准,第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将于2004年11月1日至7日依旧在珠海举办。
此前,社会上盛传上海将夺走珠海航展的主办权。珠海航展公司总经理刘华强说:“作为中国航展的一大特色,第五届航展仍把航空特技飞行表演作为其中一项内容。”显然,可能是恢复飞行表演帮了珠海的大忙,下一届航展才不会搬离珠海。
不过,俗话说:有多大的头才戴多大的帽。航展本已令珠海骑虎难下,意兴阑珊。航展本是拯救闲置机场的“妙计”,无奈自1996年举办第一届开始,一直都在亏损,几乎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珠海没有航空航天产业,自己搭台,别人唱戏,眼睁睁看着几十亿美元的订单落入别人的口袋,不仅自己没份,反倒要往里贴钱,心头的滋味真不好受。为了减少风险和亏损,到了2002年第四届时,临时取消了特技飞行表演,非专业观众不能入场,航展形象大受损失,令外间普遍怀疑航展是否还将在珠海进行下去。
亏钱的事不干也罢,但是不干还真的说不过去。F1主办权被人拿走,但珠海人看来,拿走的不仅是主办权,还有钞票、机会和自尊。被人欺侮而不作抗争,怎么能向世人交待?难道就这么承认珠海不行?
珠海的五大边缘化
不争不行,争又不易。事实上,珠海已经陷入了尴尬的边缘化生存的状态,明显地表现出区位、目标、产业、形象和心态等五大边缘化特征。
首先是区位边缘化。珠海曾经想做一个中心城市,有一个中心城市情结,那是在珠海初为特区的年代。的确,我们也看到过珠海热闹的景象,似乎在往一个中心城市的模样成长。但是,任凭珠江水潮起潮落,珠海区位的边缘性早已注定它只能成为一个边缘城市。
什么叫中心城市?如果不是指地理上的区位的话,必然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上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而珠海,自己都还在等着人家来辐射,又哪来辐射人家的能量。
1999年底,在《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珠海将自己重新定位为一个具有高质量建筑环境的中等城市。客观地面对自己,老老实实地做一个中等城市。对于这个曾经历过狂热与泡沫的特区城市来讲,不失为一种清醒的选择。
然而,“三基地一中心”的说法又让珠海不那么安份。2001年10月,省里提出要把珠海建成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有较强吸引力的产学研基地,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成为有较强辐射力和吸引力、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秩序优良、文明富庶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争取在2007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但是,2003年5月11日由国务院批准的珠海市最新的总体规划,又令珠海陷入一种困惑之中。据说,在珠海上报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依据广东省有关决策将城市定位为:“珠江口西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但在国务院的批复中,珠海被定位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说法不断在变,而不变的是:做中心城市,还是不做中心城市,这的确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二是目标边缘化。当珠三角以至全国各城市均以GDP的增长为目标时,珠海则坚守着不为增长而付出环境代价的原则,坚持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有学者认为,凡是与市场化背道而驰,其经济发展注定不会走远,矛头直指珠海。的确,珠海是珠三角仅次于深圳的第二个经济特区,但与深圳渐行渐远,10年前,珠海一年的经济总量相当于深圳的一个季度;10年后,珠海一年的经济总量只相当于深圳的一个月。甚至于其经济综合实力不如“广东四小虎”,居民收入至今依然落后于相邻城市。从根本上讲,就是珠海“逆市场化”而致。这样的批评让珠海的决策者有点坐不住,他们反思之后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是:“珠海的经济总量不大,实力较弱。”
城市的发展不单看GDP行吗?难!因为GDP是硬的,其他指标是软的,难考核。这也难怪城市的当政者要患所谓“GDP压力症”。今年上半年,珠海的GDP增幅为18%,经过多年10%左右的徘徊之后,创出新高,着实有点令珠海人兴奋,但是问题在于,珠海需要与别人攀比吗?需要做一个暴发户吗?甚至是做一个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暴发户吗?
坚持适度发展模式未尝不可,以10%的速度发展,20年、30年之后,珠海也将成为一个发达的城市。然而,面对诱惑和压力,珠海的决策者能够坐怀不乱吗?
第三是产业边缘化。珠海没有能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一个优势的产业群和产业格局,此乃珠海目前最大的遗憾。尤其是珠海的工业化进程与珠三角其他地区比较,可以说是严重地滞后。按官方的说法,珠海目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可是此间有企业界人士并不认同这个观点,“这个说法太抬举自己了。珠海目前的工业总产值较低,而且主要靠几大龙头企业支撑,没有形成由中小配套企业共同组成的优势与特色产业簇群。我们要勇于承认珠海还处在初级工业化过程之中。”
工业不行,第三产业又如何?珠海一直想利用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旅游业。可是,第三产业的一些项目总是办不成气候,航展前途茫然,F1车赛另攀高枝,电影节也只是昙花一现。
中国珠海电影节创办于1994年,原名“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由珠海市政府主办,与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并称“中国四大电影节”,试图朝着“国际华语电影节”的目标发展。但是,由于每届电影节耗资巨大,而它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又难以预料,仅仅举办了两届,即1994年的第一届和1996年的第二届,便寿终正寝。
谈起这些往事,不少珠海人扼腕叹息:工业上不去,搞第三产业不过是水月镜花。
第四是形象边缘化。在不少人的眼里,珠海仅仅是一座适合居住或者养老的城市。问起珠海当地人和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人,大部分人都会说在珠海找钱不容易。为什么?珠海人太少了。
的确,珠海有着可能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公共汽车站,可是站内经常没有人等车,也许这是珠海独有的景观。市内宽敞的马路上车少更少见塞车,也没有其他珠三角城市摩托车成群的景象,但市民搭公共汽车一不用排队二不担心没座位。
好巢未必能引来凤凰!事实上,珠海一直人气不足,不是缺钱,而是缺人,营商气氛淡薄。说它是旅游城市,也不见旅游休闲度假的人纷至沓来。说它是人居环境最优的城市,也不见外地人大量涌入,筑巢而居,安享人生。不少人说,现在我要去广州、去东莞、去深圳找钱,10年或者20年后我再来珠海定居。至少还要等上10年,珠海人等得起吗?
看来,有人说广州是最说不清的城市,其实珠海才是。它仿佛是什么,但又不是什么。
第五是心态边缘化。因为找钱不容易,所以珠海人的心态也被边缘化了。顺德现代化研究中心吴志高先生拿珠海与顺德的居民储蓄额作比较,珠海有300亿元,顺德有500亿元,而总人口相当。据此推算,珠海人的收入水平大约只及顺德人的60%。吴先生指出:“当珠海与深圳的差距拉开之后,珠海人的心态开始起了些变化,有点失落;当珠海的经济开始落后于邻近城市之时,珠海人就开始生活在自豪感与挫败感的交织中。”
因特区身份与环境优美而自豪,因经济水平较差而挫败,珠海人可谓在爱与痛的边缘挣扎。
反思珠海的城市定位
珠海的问题在哪里?珠海应该如何选择发展突破口?珠海应该确定怎样的城市定位?珠海应该制定怎样的发展战略,才能再次迎来发展新高潮?
一个城市要想获得大发展,不仅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还要有一套好的发展战略与之相匹配,而正确的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和灵魂。对于珠海这个蓄势已久渴望爆发的城市来说,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珠海飞翔达实业公司董事长陈雪峰,是来自江西的珠海移民,珠海市总商会副会长。他从1990年代开始在珠海创业,见证了珠海的沉浮,对珠海城市定位与发展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目前的珠海,只是一个以环境优美而著称的‘环境城市’品牌。但在世人的眼里,珠海除了环境以外,在工业方面是十分薄弱的,珠海是一个消费城市,是一个连顺德、中山、惠州都比不上的‘工业弱市’。”
陈雪峰认为,珠海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城市定位。“珠海原来有一个说法,把珠海定位为‘花园式海滨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由于这几年珠海的经济不景气,于是珠海有全盘否定之意,欲把它改作‘花园式海滨工业商贸城市或高科技城市’。定位的好坏对错不能抽象而论,关键要看是否适合自身的客观条件。做自己最适合的事情,才能做得最好。”
从事了10年贸易,去年开始涉足空调制造的陈雪峰强调:“一个城市能否迅速提高综合实力,发展工业是关键。要加快珠海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城市工业,打造‘工业城市’品牌。”他曾撰文在《珠海特区报》发表,向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言,指出珠海首先应该确立“环境”与“工业”并重的双品牌战略。
陈雪峰并不认同珠海是一个花园式海滨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定位。他认为这种定位太过片面,而且正是因为这个片面的定位使得珠海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弯路,过多地重视对第三产业的投入。而第三产业如果要成为龙头,除非这个城市本身具有区位上的优势,是一个中心城市,或者它的工业化程度已经非常高。珠海没有工业化的基础,也不具有中心城市地位,第三产业只能成为赔钱赚吆喝的买卖。
珠海的“环境城市”品牌和特区地位,曾经引来了全国各地众多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投资者,但来了之后的情况又怎么样呢?由于没有一定的城市工业基础,同时又看不到发展的良好势头,许多人才,来了,又走了,成了珠海的过客;有些人来珠海买了房,但留不住他们的财,在珠海的房子也仅仅是作为度假休闲的场所;特别是许多投资者或买了地,或设了厂,但终因缺少发展机会,只得去寻求新的空间,人走财也走了,留给珠海的仅仅是空房、空地。
陈雪峰相信,工业化是城市现代化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珠海必须抛弃过去那种边缘化的发展战略,加入到正席卷全国的工业化大潮中去,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工业体系,从而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在1990年代,正是由于珠海的工业配套薄弱,配套产业链不完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物流成本较高,再加上珠海市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不够,许多投资者不得不舍弃珠海而转到中山、顺德甚至江浙等地,使珠海到手的‘人财’拱手让人,也丧失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发展良机。这种‘城市过客’现象给珠海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要留住人才,留住投资者,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人财”观。吸引“人财”的目的就是为了留住“人财”。陈雪峰希望珠海早日形成“人有所为、才有所用、投有所报、财有所旺”这样一种城市氛围,政府有灵活激励的财税政策,大力发展城市工业,让投资者看到发展的前景;并且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实现真正的筑巢引凤,安居乐业。
“工业立市”是珠三角各城市发展的主要战略。可是,记者查看过不少珠海的各种资料,从来没见珠海使用过“工业立市”这个词。这个现象的确有点耐人寻味。也许这也是珠海城市战略边缘化的表现之一。
迎接珠江西岸时代
其实,珠海从来都不曾回避过工业。
在梁广大时代,其“以大港口带来大工业,以大工业带来大经济,以大经济带来大繁荣”的战略构想,正是希望以宽大的胸怀迎接一个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令人遗憾的是,这个看似严谨的系列步骤,停止在了大港口这一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后面的大工业、大经济和大繁荣并没有按人的意愿如期到来。
然而,珠江西岸时代正悄悄地来临,为珠海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现代化展现了无穷的机会。
经过20多年的累积,珠三角已初步形成两条发展主轴、三大都市区。两条发展主轴以广州为中心分别向香港、澳门延伸,一条是广深(香港)发展轴;一条是广珠(澳门)发展轴。三大都市区分别是中部都市区、东岸都市区、西岸都市区。中部都市区以广州为中心,包括佛山在内。东岸都市区以深、港为中心,包括东莞、惠州两大副中心。西岸都市区包括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的部分地区。
珠三角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人所共知,而不平衡现已演变为一种机遇。珠海市委政研室主任陈岸明认为,珠江西岸为新一轮产业转移提供了承接空间,这是珠三角的重要潜力所在。20多年来,珠江东岸承接香港的产业转移,现在深圳、东莞等东部的土地资源已经消耗殆尽。而西岸的珠海,其西部有1000多平方公里连片的未开发的土地,以珠海这个特区城市为基地,开发珠江西岸,前景一片光明。
香港特首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也提出,珠江西岸会成为香港重要的战略资源。而香港主动推进兴建港珠澳大桥的目的就在于珠江西岸的开发。
据闻,粤澳高层已多次商讨珠海与澳门联合开发横琴岛,发展第三产业的问题。从面积来讲,横琴岛是澳门的三倍,如果这一块发展起来,整个岛将成一个新的城市,对澳门是一个很大的扩充,可望成为真正的“东方的拉斯维加斯”。一些会展、金融、咨询行业以及一些大公司的区域总部,也都可以在这里设立。
不管这个设想能不能变成现实,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东岸企业西迁的迹象。
珠海市香洲区7月28日举行的投资项目签约暨系列工业开园奠基仪式上,深圳福田区的金地集团在香洲科技工业园的连片开发工业小区项目尤其引人关注,仿佛意味着东岸工业向珠江西岸转移的序幕已经拉开。
金地集团公司投资1.7亿元,香洲科技工业园提供1平方公里土地由该集团进行工业园连片开发、招商和管理,引进的企业主要包括深圳福田区有意搬迁的一些工业企业,也不排除引进新的项目。
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先生在签约仪式上谈到,从发展的角度看,珠海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这里的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的起点很高,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使珠海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珠海的发展将带动整个珠江西岸的加速发展。
一边是大量的空间和机会,一边是膨胀得透不了气。福田区已经由当初的城市周边工业区变成了深圳的主城区,福田区的人到珠海考察后的结论是,福田的空置用地只能用平方米来计算,而珠海工业园的土地可以用一望无际来形容。深圳企业想进行升级和扩大规模,只能外迁,而珠海则是首选之地。
也许,随着珠江西岸时代的来临,如果善于把握机会,珠海完全有可能在未来的珠江西岸时代起到龙头作用,“珠海制造”这个城市品牌可能因此而打响。
投资热涌动
前往珠海市高新区南屏科技工业园采访,记者发现一件有点奇怪的事:管委会的办公室竟然是移动式工棚,而且日晒雨淋,显得十分陈旧。与旁边那些光鲜亮丽的新厂房一比,十分扎眼而不协调。
这不是做秀吧?为了给投资者一个好的印象?可是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不是做秀,而是因为周边的厂房建得太快了。他指着管委会后面的一大片漂亮厂房说:“发展太快了,去年这里都还是沙地哩。”
南屏科技工业园是珠海国家高新区下属的五大园区之一,园区440万平方米土地已动用了大半。
珠海今年招商引资的成效非常显著,仅香洲区在7月28日的签约仪式上,有总投资43.38亿元人民币的38个项目签约落户香洲区。据称这是香洲有史以来签约合同最多、投资数额最大、产业最广的一次投资盛会。香洲区委书记黄晓东曾多次带队赴外地招商,深圳金地集团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参与香洲科技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就是他的杰作。
据黄晓东介绍,香洲区今年上半年新建工业园区面积达120万平方米,新签工业项目65个,新投产的15个工业项目实现工业总产值14.7亿元;预计在建下半年可投产的项目今年可新增工业产值20亿元。
数字听起来枯燥,但记者身处上千人参加的签约仪式和园区奠基典礼,深感热浪袭人,仿佛珠海新一轮投资热、淘金热已经来临。
为了进一步感受这投资热潮,记者驱车数十公里由中心城区来到珠海西部的临港工业区。
珠海人用两句话来形容临港工业区的地位—“珠海工业的崛起靠重化,重化的崛起靠临港”、“要招大项目,主要看临港工业区”。临港工业区是珠海市的五大功能区之一,是大型化工、能源、机械、仓储业基地,从开发至今已实际利用外资逾14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有4家(BP-AMOCO、美孚、岩谷、阿科)进驻。
临港工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润贵说:“临港工业区成立之初就明确定位为重化产业区,近年来尤其今年上半年一批大项目落户临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定发展重化产业不动摇。”今年上半年,又有PTA二期、粤裕丰钢铁、科迪化学、华丰造纸等投资额都在8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进驻临港工业区。目前,该工业区在建项目32个,还有38个项目正在紧张筹建。
搞重化工业,炼油是一个基础环节。华孚石油公司的炼油项目原本在1996年就立项,但因为所谓环保原因,只好转战新会。2001年,已经在新会打桩了,珠海方面又把他们请回来。华孚看重的是高栏港的优越性,以及珠海搞重化的决心和全面的规划。第一期投资9600多万美元的华孚炼油年底即可投产,具有80万吨的生产能力。第二期1000万吨改扩建正在申报立项,第三期将达到2000万吨的原油加工能力。
炼油→芳烃→苯→对二甲苯→PTA→PET→塑瓶、工程塑料……现在,临港石化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不断加入的投资者还在继续补充、巩固和延长这个链条。
而临港两个8万吨级的化学品码头年内即可动工,两个5万吨级货柜码头也已获省里批准明年动工。建成之后,高栏港将跃升为干线港,成为华南最大的油气化学品集散港。
“临港工业特别是石化产业正成为珠海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华孚石油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郑志明热情地拉着记者围着高栏港参观了一圈,向记者描绘出临港工业区的未来蓝图。郑志明来自山西省,作为人力资源部经理,他到全国各地招收了许多高级技术人员加盟华孚,投身临港工业区的建设,而他自己,记者感受得出,他已经决定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在此。
“绵延数十公里的珠海大道去年都还半小时不见一辆车,现在一分钟就开过几辆车,这就是珠海再掀投资热、淘金热的证明。华孚公司虽然还没有开工,就已招收了300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员工,我们楼下的粤裕丰钢铁公司,今年底投产将招收2000个工人。预计最近几年,临港工业区将会吸纳10来万人。”言语之间,透露出郑志明对临港、对珠海未来的十足信心。
在高栏港海关大楼14层华孚公司办公室,记者放眼窗外一块宽阔的填海区,想象着临港工业区的兴旺繁荣景象而心潮澎湃:随着资本和人才的涌入,海浪拍打了数千年的高栏岛正在经历着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个沉寂的海岛即将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化工新城!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珠海街头或工业园区,不时会见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标语。这源于今年1月珠海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
什么叫新型工业化?
记者在方旋书记的报告中找到了答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优化经济结构,争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促进旅游、商贸、房地产、物流、会展等第三产业及都市型农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计算机软件产业、石化原料及制品产业,使之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市新型工业的支柱产业。”
“推进新型工业化”会不会成为一句口号呢?不少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这纯粹就是一句口号”,一位长期研究珠三角经济问题而不愿透露姓名的民间学者指出,“这句口号只不过有一种语言上的快感罢了,对于珠海的工业化没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他进一步指出,就珠海来讲,甚至整个中国来讲,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不强,不可能为工业化定什么条条框框。对大多数地区来讲,能够做到承接发达地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都已经不错了,根本别指望搞什么创新型的工业。
“珠海目前的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类似顺德空调那样产业链完整的优势产业,所以现在必须经历一个有项目就上的混沌阶段,不然,发展龙头企业的配套也不容易。”他举例说,政府曾要求著名的格力空调给点配套订单给珠海的企业,可是通过招标比价,不是价格太高就是质量不过关。今年初才创办的珠海盛煜公司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盛煜公司生产的是手机吊绳之类的工艺品,就连这样简单的产品,盛煜的老总林立对记者大发感叹:“全部到中山等地拿配件,珠海这里一样都没有。”
“过去20年,珠海的工业为什么发展缓慢,问题不仅在于地缘方面没有优势,而且在于珠海自己对投资者挑三捡四,门槛设得太高。”林立是投奔珠海10年的新移民,对珠海爱之深恨亦深,说话一针见血:“其他地方经济发展得较快,包括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大部分城市,靠的还是所谓传统产业。发达国家的投资者不会把那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拿到中国来,他们来中国投资,图的是什么?除了要占领市场外,图的就是你的劳动力成本低,地价便宜。香港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当它的制造业成本太高时,只好把工厂迁往大陆,而后经济衰退,政府提了好多年的发展资讯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最终也不见有什么成果,还是只有靠金融和物流等第三产业来支撑。”
以珠海重点发展的计算机软件产业为例,虽然有一个科技创新海岸,有国家级的软件基地,可是该产业的发展并不象外界想象的那么好。在显得有些过分冷清的南方软件园办公大楼4楼,记者采访了珠海市软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卓家伦,据他介绍,去年珠海软件业产值23亿元,排名全省第三位,与吉林省相当,与大连市相当,但与深圳的200亿元、广州的140亿元相比,落差就太大了。卓家伦不得不承认:“珠海的软件业还很弱势,连一个上千人的企业都没有。”问题出在哪里?卓家伦认为是缺乏大工业作为支撑。
珠海的工业要大发展,“新型工业化”作为一句口号提提也就罢了,不能太认真。从根本上来讲,是要做好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这门功课,管它是资金密集型也好,劳动密集型也好,只要污染不是太严重,把项目引进来才是关键。这是那位民间学者的忠告。
的确,珠海过去的所作所为,比如有轰动全国的重奖科技人员的制度而不曾有重奖企业家举动,给外界的印象是珠海排斥那些所谓低层次的传统工业,令不少“低层次”的投资者望而却步,敬而远之。
当然,近年来珠海的投资门槛有所降低,但珠海人不承认这种讲法,只是说“有所调整”。但不论是降低也好,调整也好,珠海人已经变得务实了许多,虽然还不至于来者不拒。
珠海没有企业家
要叫响“珠海制造”,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包括从企业家到高级人才,到熟练工人,而且首先是企业家。
珠海不仅街上缺行人,而且企业里面缺人才。珠海市人才市场属下的经理人顾问公司猎头部经理谢志宏,一见面就向记者发感叹:“珠海人才流失太严重了,简直让人痛心。”谢小姐说:“珠海最缺的是营销和管理类高级人才。有时候我们将这种人才引进珠海,他们被珠海的环境所吸引,但看到企业规模小,信息不灵通,发展前景有限,很快就跑到了深圳、广州。为同一公司的同一职位我们有时会几次引荐人才,我们虽然多做了生意,但心里并不好受。”
缺管理和技术人才可以想办法引进,缺企业家呢?
企业家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然而,珠海最缺的就是企业家,此乃珠海制造业的软肋,更是珠海的软肋。
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著名学者宫隆太郎口出狂言:中国没有企业家,原因是中国没有真正意义的企业,何谈企业家呢?多数人对此感到难以接受。而今要说珠海没有企业家,想必珠海人也是不大接受的。
事实上,在珠海最近20多年的经济发展史上,有什么功勋卓著的企业英雄值得我们记取呢?史玉柱、罗忠福、朱江洪或者董明珠、裘伯君……这一串名字能够刺激读者什么样的想像呢?
史玉柱在珠海折戟沉沙而出走远方,虽然东山再起,但已与珠海无关,何况对他结论还不可下得太早,还需听其言观其行。罗忠福虽然名列《福布斯》富豪榜,可他实际上为珠海创造过什么财富呢?在珠海的杰作只不过是由卖不动的别墅改成的养老院。朱董配是企业经营的高手组合,曾经拯救一个小厂于濒死,创造了格力空调的辉煌,可是格力国有股一股独大,而非标准的市场化企业,朱董二人只能算成功的国企经理人罢了。裘伯君呢?一则金山产品的市场份额有限,二则他本人曾公开宣布自己不懂经营,只懂技术,公司经营事务全交给雷军打理。
记者无意否定那些知名和不知名的珠海企业的董事长们、总经理们,以及那些无数的中小企业经营者为珠海经济所做的贡献。但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正是珠海缺乏企业家,更确切地说,缺乏真正的企业家群体,乃珠海经济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西方古典经济学著作中经常使用“企业家”一词,把企业家看成经济发展的动力,甚至把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与企业家视为一物。法国早期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萨伊说,企业家就是冒险家。换在中国的环境,准确地讲,民营企业家才是冒险家。
可是,在珠海工商管理部门最新的统计数据中,近2万家私营企业里实际上已经有超过1/3不见踪影。也就是说,最近几年来,珠海私营企业累计自然消亡的总数超过了7000家。
珠海的民营经济不发达,可以说是珠海不出企业家的真正原因。
今年初,到浙江等地考察民营经济的珠海市委常委、秘书长丘树宏,深为当地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之势所震撼。时任香洲区委书记的丘树宏回来后,随即又组织香洲区60多位民营企业家再赴浙江,决意要把香洲民营经济推上新台阶,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区民营经济办公室。
丘树宏是一位学者型的官员,身兼北京(中国)邓小平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暨南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在他的名片背后印着一段特别的话:“珠海—一百多年前中国从大陆经济大陆文化走向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缩影,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封闭经济封闭文化走向开放经济开放文化的窗口。”
他讲话总有些哲学意味,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观点也是:“在扶持民营的问题上,政府在‘无为’的同时,还必须有进有退,大有作为,珠海与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阶段不同,应该在办市场、创环境、搞服务三方面同时下工夫。”
今年初,珠海市委、市政府终于出台了一个扶持民营经济的文件,珠海的民营企业家称之为“32条”。但是不少民营企业家感叹,珠海作为特区,在国退民进的潮流中,动作太慢了,珠海民营经济的春天来得太迟了。
“珠海的人太少了……”去过珠海的外地人这么说,珠海人也这么说。
中国到处都在叫人多了,可珠海最缺的竟然是人!经济气氛与市场人气直接相关,没有人或者缺人,哪来人气?
虽然珠海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已经名声在外,但珠海人觉得,来的人还是太少了,来了之后花的钱也太少了。
旅游养不活珠海人
如今的珠海,旅游已成为一种资源优势,是一个令珠海人觉得自豪的东西。
讲旅游资源,珠海的确应该得高分。珠海是全国惟一以整体城市形象被评为旅游景点的,它山海相间,景色优美,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其环境质量和景观质量在中国位列前茅。
可光有资源优势是不够的,还得有市场,有顾客。就像你把金银首饰拿去向穷人展示,肯定一件也卖不出去。
记者到过珠海的部分景点景区,其萧条的景象令人难过。
在闻名遐迩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现改名颐乐园度假村)所在白藤湖旅游度假区,虽然还有部分宾馆开张,但更象是在演“空城计”,大部分的酒店、酒楼、夜总会以及惟一的一间中国银行营业部都拉闸关门,人去楼空,甚至只剩下断垣残壁。那些见证过繁荣,提供过快乐的康乐设施大部分都已破旧,等待着日月风沙的磨蚀。
位于珠海机场一侧的金海滩,按旅游地图上说,金海滩是一个集旅游、娱乐、保健、海浴、度假、会议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旅游区内有依山傍海的度假、休闲别墅区、宾馆酒店,可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需求,食、住、行、游、购、娱配套一条龙。可真实情形是:这配套一条龙早已被无情的市场碎尸百段,只剩几家卖泳衣、泳具的小档口和一间状况不佳的大排档。
记者问一位在海滩提供阳伞出租的工人这里何时开始萧条,他说,从1996年以后就这样了,以前这里人很多,因为是最早开发的海滩旅游区,但后来又开发了很多。
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竞争是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是从1990年代中期起,珠海热开始降温了,到珠海的人越来越少了。
虽然在景区看到的景象令人丧气,但有关的数据也可以让人产生一点兴奋。据珠海市旅游局副局长王春剑介绍,2002年珠海市旅游总收入为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接待人数11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其中过夜旅客470万人次,入境旅客200万人次。
对于珠海战略的调整,王春剑认为:“大力发展工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没有矛盾,因为旅游业是一个支撑性和被支撑性很强的产业。一方面,它的综合拉动性强,是多元化集合的行业,旅游业发达,对其他行业可以起到有效的支撑。另一方面,旅游业也需要其他行业,尤其是工业的支撑。”他举例说,中国四大名山之一黄山,名气不小,但黄山市2002年游客量6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才21亿元。黄山的旅游人数是珠海的一半多,但收入不及珠海1/4,原因就在于黄山的整体经济实力不及珠海。
单纯的旅游业肯定养活不了珠海人,所以珠海现在可说是在努力补工业化的课,寻求产业均衡发展,互相带动。而且,旅游业作为珠海第三产业的龙头,除了创收这个目的之外,提高本地居民生活质量也是根本的目标。
暧昧的与空泛的
“浪漫之城欢迎您!”这是珠海市旅游局的广告,而“浪漫之城”正是珠海的旅游形象定位。
光看“浪漫之城”这个词,的确叫人心驰神往。记者很想在珠海寻找浪漫之所在,可惜,珠海人过得很实在,看不到太多浪漫的影子,尤其是珠海才经历了一段萧条的时期,而今刚刚迎来了复苏,此时此刻,赚钱是第一位的,浪漫只是珠海人手中的等待兑现的期权,或者栖栖惶惶奔波之后偶尔的一种点缀。
珠海有条情侣路,原本这条路是很短的,而今已经延长到了香洲区东面沿海公路的全部。
想想珠海市政府取这条路名还是比较大胆的。据说号称“浪漫之都”的法国巴黎,其真正的浪漫是只要两情相悦即可同居上床,一旦不悦又可立即友好收场。在巴黎同居合法,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样的权利。这在中国人看来还不大好接受,但法国人看来,却意味着自由和浪漫。
记者对珠海市旅游局副局长王春剑说:“浪漫这个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与男女之事扯在一块,是十分暧昧的,而且,以珠海的现实来看,浪漫还显得空泛。为什么就定下自己为浪漫之城呢?
“首先称珠海为浪漫之城的是上海一份杂志,由读者评出来的,”王春剑解释说,“正好珠海有一条情侣路,我们就采用了这种说法。在国内还有大连称浪漫之都,我们就称为浪漫之城吧。正式地以此定位进行旅游推广,是从今年开始的。
珠海是因为有情侣路而被冠上“浪漫之城”的称号,还是从旅游推广的角度给旅游者提供的一种定位,也许已经无法截然分开,但珠海浪漫的内涵确实值得探讨。
今年3月,两位名人曾亲临珠海,与珠海市民展开了一场关于“浪漫之城”的对话。一位是著名人文学者余秋雨,一位是著名景观规划专家俞孔坚。俞孔坚曾经留学美国哈佛,他认为浪漫的城市是将生活常态艺术化的,是摆脱了对功利的追求后流露出的一种格调。余秋雨也认为最美最浪漫的城市不是那种奢华的、排场的、金碧辉煌的地方,而是那种艺术的、自由的、轻松的、摆脱了一切束缚的地方。不过,有珠海市民对两位名人关于“浪漫就是摆脱”的观点并不赞同,“他们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经济上不去又哪来浪漫?穷作乐也可以叫浪漫?而且你们两位专家,如果不是被请来珠海公费旅游,你们未必会自费来珠海浪漫?”
而此前一个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旅游与发展研究中心保继刚博士和著名策划家王志纲等专家也在珠海论道,但他们的话题焦点是“休闲”。保继纲曾在1998年时为珠海市做过20年旅游战略规划,他把“休闲”称为珠海的旅游之魂。而王志纲把中国人的旅游模式分成三个阶段: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体验旅游。他说:“现在的中国人正在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过渡,公认的休闲城市是珠海和三亚。”
王志纲给珠海人打气,说“许多人认为珠海在珠三角工业化浪潮中没有挂上档是可悲的事,我认为未必,我担心当一桥飞架珠港澳,香港人、深圳人和东莞的老板都到珠海休闲度假、买屋建楼时,珠海的地会不够。”
看来,不管浪漫也好,休闲也罢,珠海人发展旅游,还没有真正找到感觉,找准方向。
将浪漫进行到底
珠海虽有情侣路,但“情侣路上无情侣”则是多年来人们对情侣路缺乏情调的一种概括。情侣路边有著名的珠海十景之一“珠海渔女”,但它只不过是一个雕塑和一个传说罢了,它并不是珠海浪漫的全部。
记者曾于某个傍晚在靠近拱北的情侣路漫步,除了见到不少在海边纳凉散步的人之外,根本就见不到什么浪漫的景观,本来有人弄了汽枪气球让人打靶玩玩,但不时又有警察驱赶。“情侣路上无情侣”这话,放大来看,其实是指珠海整个城市还缺乏浪漫情调。
的确,珠海已经有了上天赐予的优美的山和水,但还缺乏人文的浪漫风情。全世界通行的浪漫之所酒巴街,珠海直到最近才有,而其位置并非在海边,看上去也还十分生硬,而不具有珠海独有的海滨风情。
而要真正打造出一个浪漫之城,珠海人的道路还非常漫长。
问起珠海市旅游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王春剑认为是资金不足。他说:“珠海的定位是一个国际旅游城市,因此要求旅游项目投资大、规模大、标准高,相应来讲回报期就较长。这样对投资者门槛就设得高。现在有20多个大项目正在谈,但要谈成也很不容易。”
旅游项目投资为什么不容易落实,问题的核心其实还是旅游业的市场需求问题。市场需求不旺,投资风险太高,投资者谨慎行事也在情理之中了。
而且城市旅游的发展需要当地经济来拉动,需要靠城市文化积淀来拉动,如果单纯地指望旅游项目开发的大跃进式的投入,带来旅游业的大发展,那么注定是一条不归路。
圆明新园是珠海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但一位中央新闻单位驻珠海的记者说:“我从来没有进去过,而且刚来的时候还想,怎么珠海跟北京的圆明园就扯上关系了呢?”他的意思是说,圆明新园的前景堪忧,难逃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命运。
目前,珠海市游客比例中,商务客人不到20%,而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商务游客达60%以上。有专家指出,这个数字对比,一方面说明珠海的景色的确吸引人,另一方面也说明珠海经济的不发达。商务旅游与非商务旅游的区别是,一个是公费,一个是私费。而珠海旅游业发展的更大空间,显然还在于拓展商务旅游。当然,商务旅游的发展,除了旅游部门的责任外,更是珠海全社会的责任,这就有点“功夫在诗外”的意味了。
——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博士倪鹏飞访谈
上世纪80年代是珠西地区的时代,90年代反过来了,是珠江东岸的时代,现在很有可能又是珠西地区的时代。
(倪鹏飞,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的博士后、副研究员,从1998年起,他开始专心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今年3月2日,由他主编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这份438页的报告,对全国比较有影响的200座城市进行了竞争力排名,对其中47座重点城市作详细分析。倪鹏飞关于中国城市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国际和国内一些学者、官员、企业家和社会公众的热情关注。)
新经济:改革开放20多年,珠海作为一个特区,发展一直没有上得去,而且停滞了好多年,你觉得主要的问题出在哪里?
倪鹏飞:的确,珠海在第一轮的竞争中,它失败了。也可以说整个珠西地区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应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看。客观上,它处于珠江西岸,区位上相对劣势。因为东岸有香港经济的带动,而整个珠三角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依靠香港产业的转移和辐射。谁得到的辐射最多?肯定是最接近它的东岸地区。在虎门大桥建好之前,西岸离香港的距离更远,香港产业的转移自然是到深圳和东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的原因。
第二个是战略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城市定位上。它应该以经济的发展为首要任务,发展产业为核心。但是珠海特别特别强调环境,在基础设施方面投了很多钱。强调环境就让许多企业受到限制,不能进入;而基础设施投资过多,不是对产业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造成负担。一个城市更多的钱应该投在产业上,或者保持一个平衡。珠海基础设施的超前投入,令财政负债过多。
新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区域间的协调。珠海的发展是否也受到这方面的制约?
倪鹏飞:是的,珠西地区没有龙头,没有谁来带动,整个珠西地区也就缺乏协调和融合。像东莞的发展,与深圳有很大的关系,他们都被香港带动了。珠西地区的澳门经济体比较小,产业结构和内地对接不上,落不了地。
在1980年代,珠西地区发展得不错,主要因为乡镇企业发展得好,“广东四小虎”三个在珠西,而东岸的东莞还是最小的一个。但1990年代却翻过来了,主要是因为乡镇企业出现了问题。而这一时期珠三角经济的增长,外资占了很大的比例。当然,珠海有些例外,乡镇企业不怎么样,但像在中山、顺德,乡镇企业、国有企业都很强大,对工业的积累影响很大,相反,当时的东莞很弱。但进入199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加台湾资本的大量进入东莞,形势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经济:最近关于珠海的利好消息很多,尤其是港珠澳大桥即将兴建,珠海似乎获得了新生的机会。
倪鹏飞:可以这样讲,十年河西,十年河东;然后再十年河西,十年河东。上世纪80年代是珠西地区的时代,90年代反过来了,是珠江东岸的时代,现在很有可能又是珠西地区的时代。10年就有一次反转。现在可以说珠海有很好的机遇和形势,因为东岸的空间已经非常拥挤,土地资源变得非常有限了,而且环境质量下降了。而西岸地区待开发的土地还有很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承载产业的转移和刺激新产业的诞生。
新经济:这会不会是一种假想的机会呢?过高的预期又会不会造成新的经济泡沫?
倪鹏飞:这不会,产业肯定会向西部转移。港珠澳大桥的修建,虽然不能马上产生明显的效益,但它展示了一个前景,将刺激其他地区产业的转移。尤其是珠海优美的环境保持下来了,变成了珠海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优势。还有珠海的教育产业已经初见端倪,这种非常有前瞻性的投入,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可以肯定地说,珠海已经获得了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有可能反转河东时代,创造新的10年河西时代。
新经济:珠海要把握住、把握好这样的机遇,从上到下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工作?
倪鹏飞:首先要做好调研和规划。不论是战略的定位,还是战术的控制,都要做充分的研究。而且要做到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新经济:珠海的城市定位总是在调整,过去把自己定得很高,现在变得务实一点了。
倪鹏飞:但是也不能定得过低,否则机会马上又没有了。珠海现在有点高不成低不就。它的门槛究竟要定多高?基础设施投入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比例?行业扶持应该怎样精耕细作?都值得研究。比如,珠海的教育产业上来了,怎么让它扩大,想办法让它扩张,而不是出现萎缩。虽然教育产业看似一个朝阳产业,可是你搞得好,别的地方就喜欢插足,广州搞大学城,东莞也搞大学城,大家都搞,马上你就不行了。我研究过很多产业集群失败的例子,如果一个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政府不去研究它需要什么样的扶持,很有可能就出现萎缩。
新经济:似乎珠海目前对教育产业也没有以前那么重视了,因为从眼前看,它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太小了,对GDP的贡献不大。
倪鹏飞:这要寻求一个平衡,要有战略眼光,教育产业化,既要让它在眼前产生一定的效益,更要把它作为一个长远的事业。当然这不是说制造业就不发展,如果制造业不发展,实力就起不来,财力有限,办不了大的事。
新经济:也就是说,珠海的教育产业、软件产业等还得依赖第二产业、制造业来发展。
倪鹏飞:最近我在东莞认识一个香港老板,他的做法给我很大启发。他本是做化妆品的,这是一个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但利润率高,是一个短期的东西。他抓住这个的同时还做高科技的基因工程。基因产品现在还不赚钱,即使赚钱也是多少年以后的事。风险很大,但肯定赚大钱。他这两者结合,后者做概念,图未来趋势,对企业形象、融资都非常好。化妆品这一块则保证现在的资金流正常运行。他的这个做法也可以借鉴到地区发展战略上来。
新经济:珠海从来没有提过“工业立市”的概念,而今年初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你认为怎么样?
倪鹏飞:我认为这种提法很模糊,虽然他们可能有一些标准,但我想落到具体的招商引资上,对各种项目还是来者不拒。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珠海应该两者结合,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做好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另一方面,对有太大污染的项目不能要,对有一点污染但有重要意义的大型项目应该接纳,当然前提是要加强环境治理。
新经济:珠海给外界的印象是一个旅游城市,而去年的旅游收入大约97亿元,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但是有人认为单靠旅游业,养活不了珠海人,你认为珠海的旅游业应当怎么办?
倪鹏飞:旅游业是珠海的一个主导产业,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得更好更大。旅游既是一个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城市不能只有制造业,最近一二十年需要以制造业为龙头,但以后城市的竞争要靠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而旅游业的发达也就是城市软环境优越的一个象征。
新经济:现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大家习惯用GDP来做比较,东莞曾经超过20%,而珠海多年在10%左右,今年上半年达到了18%。珠海要不要去做这个攀比,可不可以保持在10%这个速度上,持续、稳定地发展?
倪鹏飞:必须把握可持续发展与当前经济增长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各地有各地的特点,GDP的增长速度也要因应当地的条件,不能主观上去定一个指标。根据珠三角的条件和竞争环境来看,必须在15%以上才行。
新经济:如果说能实现新的十年河西,珠海可不可能成为河西的龙头?
倪鹏飞:我觉得需要做一个行政区划的调整,甚至整个珠三角都要做一个区划调整。珠三角有三个角,三个角都发展起来了,对中国的发展,对参与亚太地区的竞争很重要。其实东莞可以考虑并到深圳,中山、江门可以与珠海合并。现在三个角中珠海这个角太弱了,而它的地盘也太小了。实际上行政区域是一个壁垒,对区域资源配置是一种限制。如果做了区划调整,珠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强势的角,引领珠江西岸时代。
触摸珠海的前世今生
跟传媒界的朋友谈起,我将去珠海采访,他马上就反应说:你应该从珠海机场写起。
可是,我在珠海迟迟都没有去机场采访,因为我觉得那是珠海人的一块伤疤,虽然它看上去是美丽的,但我不忍心去揭它。
终于还是去了,那是在采访了许多热闹的场面和热闹的人之后,我也许是希望用这些热闹来平衡一下机场的寂寞与冷清吧。
阳光灿烂的下午。但在机场外宽敞的公路上,没有车跟随在我的车的前后左右,甚至一辆都没有。进机场的路口,有一块交通标示牌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一个箭头下写着“出发大厅”4个字。
我想,珠海人原本在这里做了一个“出发梦”,可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停留在这里。
我想把车停放在候机大厅门口,但保安过来叫我把车停到下面的车场里去。其实那门口根本就没有几个人,并不碍事。也许是他闲得慌,终于有机会来管管事吧。
我匆匆地离开了,呆在这里觉得心里犯堵。一小时才有一辆飞机起或降,也没有什么热闹可看。
嗳,珠海机场,不说也罢。
在珠海呆了9天,我一直都经历着一种内心的挣扎,我想弄清楚珠海的未来是有希望还是没有希望,仿佛是我自己营造了一个无形的漩涡在心里。
我想解答一个问题:珠海的命运。
珠海是特区,然而时过境迁,经济特区已经不特。驾车进入珠海,在边检站本想掏出边防证,哪知道边防武警一挥手就让我进去了。据说,很快边防证就会结束使命,仅凭身份证就可以进入珠海。其实现在,只要你不算面目可憎或者贼眉鼠眼,连身份证都不看。
这证明珠海的特区魅力已经不再,不用担心“盲流”涌入。
回想1980年,珠海与深圳、汕头、厦门一起被辟为经济特区,曾是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特区是投资者心目中向往的宝地,淘金者争先恐后进入的乐园。无数的资金和滚滚的人流,从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涌入这4个弹丸之地。
就像一个家庭有4个孩子,只有1人高中状元而最后各自命运不同,遗憾的是,20多年过去,4个特区除了深圳仍然是中国经济版图上重要的亮点外,珠海、厦门、汕头的经济发展黯然失色。因此有人认为,整个经济特区政策,真正实施成功的只有深圳一个。
其实,把珠海放入历史的时空审视,今天的珠海人是很幸福的。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原始先民在珠海这块土地上开发、繁衍、生息,从事季节性的渔猎和采集植物根果活动。然而,这样的情景持续了几千年而没有任何的改变。
经历特区化的珠海,无论如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城市,从旅游、居住角度看,珠海无疑是一个一流的城市,尤其是1998年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以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珠海更成为很多人心向往之地方。
只不过,一个城市也如同一个人,有虚荣之心,有妒忌之心。当人们说珠海很失败的时候,就是拿珠海与深圳作比,与广州作比。比是应该的,可是有个态度问题,比钞票不如人家多,比泄了气,这种态度不可取;与顺德比、中山比,说“居然连顺德、中山都不如”,要注意这个“居然”,潜意识里还有点瞧不起人家的出身,这种态度也不可取。
气馁不行,浮躁不行,自大也不行,当然,珠海人眼下流露出来的神情,已经看不出什么自大了。
要将珠海和别的城市比较,不算是一件愚蠢的事情,愚蠢的是比完之后,就把自己往别人的模样上靠。
城市的定位各自不同,深圳与珠海一直以来就像太阳和月亮。月亮不如太阳有光芒,不表示月亮不可爱。
珠海是可爱的!它是有点寂寞,但寂寞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中国的城市大多数都在暴长,人多了,非人性的东西也多了,城市原来的魅力就失去了。
所谓“诗意地栖居”之所,也许老天爷早把珠海列入名单。我真的希望很多年以后,珠海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长永远保持着和今天一样的比例,因为,所有那些有着文化负载的人们走过了漫长的一程,珠海该是一个很好的休憩和喘息的地方。
珠海不单是珠海人的,还应该是中国人的,全人类的。但是,对于珠海的未来,经营权却掌握在珠海人手里。
我在珠海买到一本市委书记方旋的著作《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方来自省科技厅,主管科技工作多年;而现任珠海市长王顺生之前系深圳市副市长。领导珠海未来,方王配也许算不上梦幻组合,说是最佳拍档应不为过。
时下的深圳人也存在着很强的失落情绪、迷茫情绪,“深圳,你被谁抛弃?”等种种言论的背后,其实不过是历史的轮回罢了。
上帝不可能将机会永远许给一个地方和一个人群,机会总是在大地上游移。
珠海,机会又再敲你的门。
珠海,你要耐得住寂寞!
珠海,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