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老子·第五十三章】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老子和屈原都有一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风范。
老子说:假如我们稍微懂点道理,就应该明白,行于大道,一定要对施予、付出保持敬畏,而不是一心只想着得到什么,拥有什么,占有什么。令人奇怪的是,大道走起来本来很平坦,很多人却选择走捷径,甚至走邪路。
为什么不能走捷径,甚至走邪路呢?老子列举了种种弊端,包括:朝政非常腐败,田地非常荒芜,仓库非常空虚。而且社会风气非常不好,比如:人们喜欢穿华丽的衣服,身上佩戴锋利的宝剑,整天吃腻了佳肴美味,这简直是把强盗当成人人效仿的偶像。
老子最后无奈地大声疾呼:这是个背离大道的世代啊!
我们要注意的是,老子发表的观点,从来都不是针对普通人讲的,而是对帝王的忠告。
因此,本章老子所说的“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这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如果发生在普通老百姓身上,那么在老子看来,根源还是在当权者那里。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强调领导要做老百姓的道德表率。
然而,老子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逻辑:对于老百姓而言,领导做得对那是理所当然,属于份内之事,不必表扬和歌颂;如果做了错事,甚至是知法犯法,那就应该遭万人唾弃,甚至打翻在地,千刀万剐。
因此,虽然老子在2000多年前就对帝王提出了美好的期望,然而历朝历代的帝王,可能没有一个符合老子心中圣人的标准。遗憾了,幼稚了!
就写作来讲,我总是认为,写文章除了要写“是什么”和“为什么”之外,更要写“怎么办”。老子列举了不好的社会现象,也讲了为什么要消除不好的社会现象的理由,但是,如何消除不好的社会现象,他却拿不出像样的办法。
其实,对于各种问题,我们所有的写作者都会遭遇这样的挑战——不知道如何有效解决问题,我们只是通过写作抱怨一通,发泄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