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4-07-24 18:42:15
1045 字 · 254 阅 · 0 评 · 0 赞

微信图片_20231129214301

文/樊荣强

【老子·第四十八章】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的这段话,又会让许多人犯迷糊,因为这又是老子逆向思维的结果。

为学日益,这个话好理解,求知就是每天要努力增加;为道日损,似乎不好理解,求道就是要每天减少吗?是的。但是,究竟要减少什么呢?老子没有明说。

中国人读书有一个特点,看见句子对称、排列均衡,就感觉它很高深,很有道理,就可能觉得它说得对。但是,它究竟对还是不对,如果对或不对,那究竟为什么对,以及为什么不对,许多人都说不清。“不明觉厉”这个新词可以在这里用一下。

为学日益,做加法,增加的是知识;为道日损,做减法,减少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减少的还是广义的知识。所谓广义的知识,就是信息。

宋代青原行思禅师有一个“见山见水”的说法,关乎人生的三重境界,颇为流行,我觉得可以拿来对照理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原文出自《五灯会元》卷十七: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见山见水,都需要眼睛,我们不妨拿眼睛说事。

第一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为什么?因为那时的眼睛还是清澈未污染、未受损的,所以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见识的东西多了,经历的事情多了,还有书读多了,眼睛就受到了污染,视网膜上粘了很多脏东西,甚至让眼睛受伤了,这时候,看见的东西就变形了,或者叫戴着有色眼镜,当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修行的结果,也就是做减法的结果,就是“为道日损”的结果。当我们通过修行,去除了心中的贪欲,治好了坏掉的眼睛,眼睛上不再有杂质,有色眼镜也摘掉了,当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知识或者信息多了,对一个人来讲,并不一定是好事。因此,本章也可以按下面的意思来翻译:

追求知识会越来越膨胀自大,追求真道会越来越谦卑虚己。如果一直谦卑虚己下去,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在无为的境界里,便可以无所不为了。得天下常常是靠无事,倘若极尽其能事,便不能得天下了。

从写作的角度来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写作之前,要通过大量的学习,广泛地搜集素材,但是,下笔的时候,却要做好“损”的功夫,从杂乱的素材中、从纷繁的表象中,提炼有真正的价值的思想,否则写出来的就是垃圾。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