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老子·第四十三章】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这一章,老子继续阐释他的“弱者道之用”以及“无为”思想。让人特别佩服的是一点是,老子总能看到我们常人所看不到的更深一层的道理。
在常人看来,弱的就是弱的,柔的就是柔的,但是,老子不这么看,他说: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你拿着它去跟整个天下的其他东西比较,就会发现它是最坚强的。尤其是无形的、没有实体的东西,可以穿透任何没有空隙的东西。我因此懂得了无为的好处。但是,很遗憾,不言之教的道理,以及无为的好处,天下很少有人懂得并且做到。
天下之至柔,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一般都会首先想到水。我想,老子也是通过对水的观察与研究,得出他的“至柔者至坚”的结论。水的至柔这一特性,我们都了解,但是水的至坚这一特性,我们往往会忽略。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水滴石穿”这个成语。虽然我们拿水滴成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但是,它的本意是: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
如果水滴石穿的力量还算是正面的话,溺水可是一个悲剧。我小时候是在乡下的河边长大,八岁时,曾在亲身经历过游泳差点溺水而亡,幸得旁边的大人救起,才捡回一条命。也曾亲眼看见一个大约五岁的小男孩,在河里游泳时不幸被淹死。在看似至柔的水面前,生命却是如此脆弱。
更可怕的是水灾,水灾可以说是水之至坚特性的极端表现。它凶猛无比,对人类的生命与财产伤害性极大。水患防治,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官方特别重要的职责,大禹治水、西门豹治水、李冰治水等等故事,记录了领导们的荣耀。
为什么老子会由水的至柔至坚,懂得了无为的好处呢?这确实是一个不太好理解的问题。不过,在我看来,至柔至坚只是水的表象,它的本性是无为的——因为水并没有自己任何的意志与追求,只是被自然或人造的容器所塑造,被外部的力量所主宰。
只有这样理解,我们才能进一步理解“不言之教”这四个字。水以其无为,更以其不言,给人教诲。水从来不跟人说什么,但是我们只要认真地研究水的特性,就能从水的身上学到许多东西。
老子这一章的观点,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呢?文章的风格可以像水一样。
有些人写文章,喜欢骂骂咧咧,甚至含血喷人。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这样的文章。而且,从说服的效果来讲,心平气和、循循善诱的文章,虽然至柔,却能够让人更加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