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4-07-24 18:33:05
1044 字 · 224 阅 · 0 评 · 0 赞

微信图片_20231129214301

文/樊荣强

【老子·第四十一章】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老子是挺孤傲的一个人,说话虽然算不上刻薄,但是很多时候真的让人接不住。就连老子这个称谓,就让一般人够不着。

老子不姓老,姓李,全名叫李耳。据传,李耳的母亲怀胎81年才生下他,一出生就是满头白发,所以被称为“老子”。

然而,在现代语境中,一个人自称“老子”,大约是老子的遗风,带有一种张扬、自信甚至狂妄的语气,以此来抬高自己,强调自己的地位、能力。

老子的孤傲,在这一章的开头就体现出来,他把人分成三等:

上等人闻道之后,勤勉地遵行。中等人闻道之后,时不时地遵行。下等人闻道之后,大声嘲笑传道的人。

此刻,老子忍不住表现出自己的孤傲。虽然嘴上没有说,但是在心里,他一定认为自己是上等人,绝对的道之人。于是,他忍不住自得地说:若不被下等人嘲笑,我还叫得道吗?

接着,老子讲出了他对道的理解,似乎他在回答别人的提问——你所理解的道究竟是什么呢?在老子看来,道始终表现出一种“相反性”,他引用《建言书》上的说法:

道本是光明的,却表现得很暗昧。道本是前进的,却表现得像在后退。道本是平安的,却表现得很艰难。

对道的理解听上去很抽象,而且必须往深一层想,可能才有所领悟。于是,他举了一堆通俗的例子,来证明道的相反性:

崇高的道德好像幽深的山谷,纯洁的心灵好像受了侮辱,宽广的胸怀好像是缺点,刚健有为看上去像是偷懒,质朴真实的东西让人感觉像不值钱的假货。

老子觉得这还有点抽象,接着又举出了更为通俗的例子,来证明道的相反性:

巨大的空间看不到角落,巨大的器皿很难看到它成形,巨大的声音什么都听不到,巨大的东西什么形状也分不出来。

老子最后总结说:道是隐秘的。然而只有道,善于施予又能成全。

本章的内容,对于写作有两点启发:

第一,要善于分析问题。我们通常讲的分析包括分类和分解两种。分类是将多个事物进行归类,分解就是将一个事物拆分为多个要素。老子在本章开头将人分为三等:上士、中士和下士,一下子就让我们对不同的人有了清晰的认识。

第二,要注意言外之意。文章不仅有字面意思,还有言外之意,或者叫潜台词。正如老子所说——道隐无名,我们写文章不能只是注重字面的意思。当然,从古至今都有春秋笔法,很多人的文章,你除了看到他直接表达的观点之外,必定还另有深意。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