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4-07-24 18:30:42
1139 字 · 302 阅 · 0 评 · 0 赞

微信图片_20231129214301

文/樊荣强

【老子·第四十章】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读《道德经》特别考验一个人的悟性和理解力。与《论语》比较起来,《道德经》更加烧脑,一则老子的观点比孔子的观点深奥,二则《道德经》的文言文比《论语》更加简洁。

因此,读《道德经》,对很多人来讲近乎猜谜。而比猜谜更麻烦的是,平常的猜谜,谜底几乎都是唯一的。而读《道德经》这样的猜谜,没有唯一的谜底,每个猜谜者都有自己的答案,五花八门,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本章而言,短短的21个字,究竟在表达什么意思呢?我看过好几个版本的翻译,各自的理解均有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

且看这个翻译:

相反,是道的运动所在。柔弱,是道的力量所在。天下万物都生于实有,实有出自虚无。

这个翻译姑且不论它究竟是否符合老子的原意,恐怕字面意思都没几个人能够真正的理解。这个翻译等于没有翻译,还不如我们拿着老子的原文自己琢磨。

再看一个翻译:

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它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都是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而看得见的有形质却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这个翻译看上去稍微浅显易懂一点,但是依然会让许多人感觉一头雾水。

我也不妨来猜一回谜语:

矛盾对立的双方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弱的一方,即次要的、被动的、低级的甚至无用的一方,才起着根本的作用。因此,表面上,天下万物都是由看得见的实体演变而来,实质上,实体却产生于看不见的虚无。

我这个翻译,也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有生于无”呢?请注意,无中生有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这里。实体与虚无是一个矛盾体,比较而言,实体是强的一方,虚无是弱的一方。实体产生于虚无,这也体现了老子前边所讲的“弱者道之用”,也就是弱的一方在事物的发展过程当中起着根本的作用。

怎么解释“弱者道之用”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君与民的关系。君与民,谁强谁弱?当然是君强民弱。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要强调民贵君轻呢?为什么当代一位伟人也讲“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呢?原因就在于“弱者道之用”,弱的一方起着根本的作用,这是宇宙间的基本规律。

另外,再补充一个“弱者道之用”的通俗的例子——短板效应。所谓短板效应,指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在这里,短板就是弱者,它对于木桶盛水多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结合“有生于无”这四个字来说一说写作的问题。古今中外的所有文章,其创作完成并且发表,都是一个有生于无的过程。

把文章汇集印刷成实体的书,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有”。实体的书重要吗?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无”,这个“无”就是看不见的作者的思想。

一本书的伟大之处,不在于纸张、油墨和包装,而在于潜藏于文字之中,甚至是未成文之前飘荡在作者大脑中的伟大思想——这就是所谓“弱者道之用”。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