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说起杜月笙,一般人都会把他和“黑社会”三个字联系起来,而且是一个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黑社会老大。在我过去看过的一些影视作品中,作为中国近代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从来都不是一个正面人物。
近些年,由于网络媒体发达,人人都成了作家、评论家,对各种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评说也有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在这种潮流之中,像杜月笙这样的人物也开始呈现出一些正面的形象。比如,全面抗战爆发后,杜月笙没走,不仅没走,还通过各种方式展开抗日,他的身上也被贴上了爱国之士的标签。
杜月笙,生于1888年8月22日,原名杜月生,根据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江苏省川沙厅(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人。他四岁前父母双亡,1902年十四岁时初到上海闯荡,1918年进入青帮,1925年7月与黄金荣、张啸林创办了专营鸦片的“三鑫公司”。1933年2月,杜月笙在上海创立广纳政商各界名流的社团——“恒社”,它是上海青帮势力空前发展的重要标志。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与日军合作,辗转香港,主持红十字会为抗战募捐。
南京失陷后,重庆是抗战时期的陪都,战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中外许多政要名流汇聚于重庆,各种名头的公馆在重庆应运而生,杜月笙公馆当然不能例外。
2024年3月9日上午,我专程驱车到重庆南山,探访杜月笙公馆旧址。手机地图上查询得知,杜月笙公馆位于重庆主城南岸区南山上的南山植物园内。最近正值樱花节,游人挺多。抵达后扫码购票(30元/人),从植物园的正大门进去,左边不远处的树林之中,隐约可以看到一座土灰色的建筑物,走近一看,正是杜月笙公馆,简称杜公馆,又称为杜月笙别墅。
杜公馆目前是重庆园博园公园建设公司的办公场所,并不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它建于1938年,仅有两层,砖木混合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底层墙体以毛石垒砌,二层墙体青砖勾缝。建筑平面呈“L”字形,二楼设柱廊,组合式坡屋顶,机制板瓦覆顶。杜公馆掩映在绿林之中,虽然旁边50米之外的植物园大门口游人如织,此处却只是偶有游人光临或路过,颇为冷清。
大门口顶上挂着一个小牌子,上面有一段文字:“重庆优秀历史建筑,杜氏名宅。建于民国时期,开埠建市风貌建筑。该建筑为砖石结构,屋顶造型丰富,立面风格简洁。曾为法租界总商会联合会主席杜月笙迁居重庆的住所。是重庆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2017年4月。”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杜月笙正式来到重庆定居,就住在这南山上的杜公馆,在重庆生活了差不多五年时间。
此前,1939年底,杜月笙曾由香港来到重庆,协助戴笠收罗流亡到后方的各色帮会分子,建立人民动员委员会。随后在重庆建立恒社总社,在西南各省发展组织;开设中华实业信托公司、通济公司等企业;还开办过一家设备技术都很先进的医院,专门救治受伤的抗日战士。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杜月笙及恒社于1945年9月初由重庆迁回上海。原本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上海的情势已然变化,物是人非。1949年5月1日,杜月笙选择离开上海,前往香港定居。两年后,1951年8月16日病逝,终年63岁。
杜月笙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在上海滩摸爬滚打几十年,纵横驰骋政商各界,黑道白道如鱼得水,可谓面面俱到。或许逐名夺利,但面对日本入侵,却是义无反顾,奋勇向前。
杜月笙一生精明世事,有不少名言逸事流传。当时上海滩流行一句话: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虽然他没有什么文化,但一生狂傲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也成了他的座上宾。由此可见,在人情世故方面,作为江湖中人的杜月笙,确实是很多人的典范。他有两句话我特别赞同。第一句是,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三等人没本事没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第二句是,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